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23阅读:

本篇文章1125字,读完约3分钟

张玉胜

前几天,重庆市合川区法院判决了当事人用WeChat的力矩骂人最终赔偿对方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事件。 柳某和皮某是微信的好朋友,今年1月28日和30日,皮某在个人账户的朋友圈子里发言两次,柳某说“破坏别人的家人就应该卷起尾巴做人”等,附上了柳某的照片。 柳某诉合川区法院,法院由皮某立即删除不当言论,赔偿柳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在朋友圈中发表了道歉声明( 8月5日《中国青年报》)。

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应用,朋友圈确实给人们的意见表达、感情表达、新闻信息表达和人际关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网络并不违法,发言大体上也需要遵循规则,遵守底线,超越了界限 法院认为皮某在WeChat的面子上骂人涉嫌侵权,命令删除相关不当言论,赔偿柳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在朋友圈子里发表道歉声明,是警告任意辱骂行为的事件说法,其法治教育

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具有虚拟空间的属性,但同样必须受到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的制约和管辖。 人们无论是发表感情、表达需求还是处理纠纷、维护权益,都必须用合理的精神、文明语言、合法的手段有序地进行。 这是国民素养,是责任担当,也是法律义务。 鉴于朋克社团所具有的新闻公开性和语言写实性的特质,用WeChat的力矩骂人对受害者的负面影响比现实社会中街头繁华街上的出口伤害更大。 它实际上构成对当事人依法享有的名誉权的非法入侵,应该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名誉权是民事主体对自身属性和价值得到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持的人格权。 这是作为社会公民依法享有的最基本的权益。 我国很多法律对此都有确定的保护条款。 其中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的规定是:“侵犯民事权益的,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并且,该条确定了列举包括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共计18项民事权益。 本法第3条还规定“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中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和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对公开侮辱别人、捏造事实诽谤别人的行为有具体的处罚标准。

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在本案中,皮某出于个人感情和主观推测,擅自在微信平台上公开发表柳某的照片,配合柳某的隐私和侮辱性复印件,造成了柳某的名誉损伤和心理伤害。 皮某的行为明显构成了名誉侵权行为,必须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处罚了受害者1000元精神损害抚恤金的赔偿是“每处罚”。 这对喜欢把朋友圈看做发泄私愤、侮辱他人之地的违法任性者的人来说,无疑是深刻的教育和现实的觉醒。

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鲁迅先生早就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如果能成为微信的好朋友就要珍惜缘分,即使发生矛盾和纠纷也要合理应对,依法处理。 一时张大嘴巴骂别人,只不过是“阿q”式的自我满足。 游览这个事件,违法应该追究责任,记住骂人是有代价的。

标题:普法:微信朋友圈骂人被判侵权是一堂法治课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pf/2020/1223/18370.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