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20阅读:

本篇文章3055字,读完约8分钟

编辑:从多年的全国“两会”涉法舆论传达规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引起舆论焦点的热点事件和议题因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媒体记者的提问、信息网站的旧案评论等引起了新的舆论。 因此,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整理了去年“两会”以来的涉法舆论数据库,总结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舆论风险高的10个涉法议题,提出了应对建议供参考。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1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去年徐玉玉在电信诈骗中突然死亡事件发生后,电信诈骗的议题呈现井喷之势,激活了多年来堆积在公众心中的疼痛——反复诈骗,维权困难。 之后,公安等多个部门全面向电信网络诈骗开枪,推出群拳进行严厉打击整顿,共计解决了9万多件事件,并没有损失大约48.7亿人的大众财产。 另外,最高法、最高检查、公安部三部门共同发表了《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确定法律标准,统一执法尺度。 另外,全国各地的政法从媒体总结发布了防止照片、文字和录像等电信诈骗的指南,对提高公众的警戒性、强化防止心理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攻击下,虚拟基站、特洛伊木马程序、钓鱼网站等电信诈骗手段也不断升级,黑产业链越来越成熟。 打击、防止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打击,需要银行、运营商等合作管理“资金流”、“新闻流”,此外,还需要全民防范诈骗的意向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现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陈伟才和电信诈骗“灭亡”7年”、“电信诈骗为什么被禁止”等报道进入了媒体议程。 全国“两会”期间,电信网络欺诈的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与其相关的反电信欺诈中心、运营商先行赔偿、向银行追究责任等具体问题可能引起舆论的关注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2 .防止公民个人新闻泄露

在政法机关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情况下,舆论对与其密切相关的个人新闻泄露问题非常担心。 去年以来,“京东12g客户数据泄露”、“国家电力app涉嫌泄露千万人以上的客户新闻”、“可以用700元购买11条个人隐私新闻”、“中央电视调查显示,一个手机号码可以泄露所有消息。 怀疑相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善,呼吁严厉打击个人新闻乱象,完全的立法保障等成为舆论共识。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今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 相关规定不仅规范了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范围,而且确定了互联网运营商、互联网产品、服务提供商等相关情况收集主体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这对加强个人新闻保护,构筑法律防线很重要。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在这种背景下,防止新闻泄露,加强个人新闻保护,很有可能成为全国“两会”之间关注的焦点。 根据《网络安全法》,进一步推进网络法治化,继续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有法律,有法律,必有根据”,是这个议题舆论诱惑的首要方向。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3 .加强法官的职业权益保障

年2月发生的北京昌平女法官马彩云被射杀的事还历历在目。 今年1月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法院退休法官傅明生被刺身亡,2月江苏沭阳法院法官周龙在上班途中被刺受伤,这一事件相继引起了法官对权益保障问题的舆论关注。 在此期间,媒体对法官的文言辞和博士法官辞职等的集中报道也引起了关于“法官离职潮”的舆论热议,法官的职业权益保障议题持续高烧。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去年7月28日,中处理、国处理正式发行了法官、检察官依法全面加强职务保护的第一份纲领文件《依法履行司法人员法定职责规定》。 今年2月,最高法院公布了执行《保护司法人员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规定》的实施办法,正式成立了中国法官协会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经过舆论一年多的“酿造”,与全国“两会”前夕法官袭击的事件重合,法官的职业权益保障成为这次“两会”不可避免的热点话题之一。 其中,人身安全保障、泥职免除保障、职业尊严感等话题很有可能受到关注。 全国“两会”是聚集社会共识的好契机,有关部门重申加强法官职业权益保障的态度,就已经发表或发表的法律文件展开普及法,增强法官群体和社会公众对法治中国建设的信心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4 .仿枪事件引起的枪支鉴定争论

从年“四川刘大将网购仿冒枪将被判处无期徒刑”到年“天津射击摊位赵春华因非法持枪罪被缓刑”,与仿冒枪事件相关的关于枪支鉴定标准的讨论热情高涨。 包括许多公众法学专家、律师在内的专家认为,现在枪支鉴定标准太低,没有充分考虑鉴定标准的适用性,这是关于仿枪事件争论越来越激烈的根本原因。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现在,虽然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意见听取稿)》中追加了仿制药的管理规定,但没有提到枪支鉴定标准本身。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朱征夫关于中国枪支鉴定问题的建议备受关注。 他说:“模仿真正枪支的事件有增加的趋势,公安部的1.8焦耳/平方厘米的枪支认定标准必须重新审查。” 许多媒体还呼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立法解释,对“模仿枪变成真枪”的任性认定产生不安和恐慌。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预计枪支鉴定基准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之间也有可能成为大话题。 必须正视至今为止枪支鉴定标准经常失语的公安机关或问题,面对争论,响应公众的关心,证明枪支鉴定标准的迅速发展方向,为了彻底模仿真正的枪支舆论而画上句号。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5 .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受去年很多警察执法不规范事件(雷洋事件、甘肃警察打大学生事件、深圳警察强制传唤购物女子等)的影响,公众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注不断提高。 随着《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的全面实施,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录像演练会相继召开,关于深化各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报道层出不穷。 舆论同意公安机关在全系统内的制度建设中对舆论作出反应。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但是,今年1月以来,微博、朋友圈因辱骂警察而被捕,安徽蚌埠一局长夫人掌握警察达成和解等执法争论再次引起舆论质疑警察的执法界限、执法方法,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有关。 这种争论还没有大规模扩散,但事件进一步暴露后很可能会爆发舆论,深化各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正面展开报道受到了冲击。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各地政法机关需要关注执法纠纷,在实体层面进行适当处理,加强监视,早期发现和疏远舆论风险。 另外,被暴露执法不规范的各省官员要做好应对媒体追究的准备,把握案例研究的情况,为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介绍当地整改反省的动向,以不可避免、不可隐瞒的姿态恢复公共说服力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6 .纠正严重刑事舞弊行为

根据最高法2月27日公布的司法改革白皮书数据,全国法院去年新纠正了重大冤案的11起17人,数量达到史上最高,以河北聂树斌事件、海南陈满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冤案得到纠正,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政法机关在冤案舆论处理中探索了成熟的应对机制,通过“开始纠错-通报进展-审理判决-解读案件”等方法,使“尊重人权”、“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但是,这种舆论事件中舆论的担忧点从“纠正错误的方法”转移到“纠正后怎么办”,越来越频繁地提到事务人员的追究、国家赔偿额和标准、真凶的追踪等议题。 另外,坐在23年的冤狱里,最终无罪释放的陈满被卷入了“维卡币”的邮购诈骗的消息传出来了。 念斌、钱仁风等冤案当事人,也经常有平反后因高额债务、身体不适等原因短期难以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信息,刺激舆论的热烈讨论帮助受害者回归家庭、融入社会、自力更生。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可知如何完善冤案的防止、纠错、赔偿、追责机制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政法事业的要点、难点。 全国“两会”期间,相关部门要把误审纠正作为事业成果介绍,同时要警惕舆论与上述任何具体问题对比展开讨论,及时应对。

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

(全文阅读见《政法民意》年第七期)

 

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钟杏梅王灿王媛王佳车智良

标题:政法:2017年全国“两会”热点涉法议题前瞻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20/1717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