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28阅读:

本篇文章744字,读完约2分钟

笃生

澎湃情报显示,广东东莞李某在酒席后开车送醉汉朋友黄某回家,没想到黄某第二天在路边自杀了。 今年8月,东莞市中院作出终审判决,认为李某没有履行安全护卫义务,维持了李某承担5%责任的原判决。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李某不仅不服,而且很多网友都在为李某抱怨。 李某非酒局组织者,二未饮酒,三无劝告,开车送黄某回家只有善意。 黄某喝醉了,说不清楚地址,也没有给家人打电话,所以李某放在自己知道的原地址附近。 从普通人的立场来评价,这样做是“仁至义尽”。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但是,一审和二审法院的判决表现出否定的态度。 冷静下来一看,判决意见也有道理。 黄某在夜晚的偏僻地区下车,李某短时间内没有通过电话确认安全,因此李某不能保证黄某下车后处于安全状态。 根据《侵权责任法》,侵权人在损害发生中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一审二审法院都判决李某承担5%的责任是因为李某有责任,但相当轻微。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近年来,许多判例表明,劝酒、放纵醉酒者后,因开车而发生交通事故、无法履行对醉酒者的安全护卫义务等行为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人们在这方面的警戒确实提高了,包括李某在内的很多人感到“不满”。 已经仔细观察过了,怎么承担法律责任呢? 结果能一起喝酒吗?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当然可以。搜索一下,“共同饮酒者承担法律责任的4种情况”中,“酒友没有送医院或安全回家”就是其中之一。 要点:送医院或安全地送回家。 在现实生活中送到楼下是很常见的方法,喝醉后无法控制行动,从楼下到家很近,但危险是客观存在的。 既然距离已经很近了,最好送回家,让对方家人放心,让自己放心。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因此,判决可能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但我希望人们更好地履行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冷漠人们。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严格规范共同饮酒者的法律责任也是为了每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长期考虑。

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标题:普法:正确理解“安全护送义务”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pf/2020/1228/20098.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