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19阅读:

本篇文章4567字,读完约11分钟

编辑说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市泉港区东港石化码头发生工业降解碳九化学品泄漏,泉港区环境保护局多次通报,空气指标和海水水质标准正常。 4天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进入了实地访问的现实,舆论迅速将焦点放在了这件事上。 之后,泉港区政府和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介入事件处理,通过官网发表了情况通报,但通报复印件与此前的发言矛盾,引起了舆论的质疑。 10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的组织专家比较公众关注焦点集中说明,得到了很多舆论的赞同。 另外,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介入事件调查,刑事拘留相关人员,现在舆论平息。 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通过整理这次突发舆论事件,涉事官方通报了10余次,但发现密集的新闻发布没有起到良好的解释作用。 本文以突发环境事件的新闻发布事业为切入点进行评价,以期为政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舆论情况】

1.读者的燃料空气中有异味的官方响应系碳9泄漏

11月4日凌晨1点,福建泉州时泉港区东港石化码头作业人员发现装船中发生碳九化学品泄漏。 7点左右,微博读者“@肖泽玲”等很多人反应说泉港区的空气中弥漫着异味,有化工物质泄漏的嫌疑。 10点10分,当地媒体《石狮日报》的官方微博《@石狮日报》发表了泉港区环境保护局的通报,称“油船与码头连接的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部分油品泄漏”,油品散落到空气中,对相关区域的空气产生了异常。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该20点左右,《@石狮日报》发表了泉港区环境保护局“关于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处理情况的通报”,首次承认事故系碳九泄漏引起的,相关部门开始了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措施。 通报还强调,截止到4日18点,碳九漏海域的清扫工作基本完成,大气vocs (挥发性有机物)下降到安全值以下。 同日,全国媒体中国情报网、《新京报》等报道了这次事故,除转载泉港区环境保护局的通报文外,媒体的软文标题多以“当地渔民损失严重”、“禁止销售当地海鲜”等为主。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泉港区环境保护局11月6日通过该区广播局发布了《关于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处理情况的继续报告》,复印件显示,当地各空气指标正常,海水水质标准符合养殖水质的诉求。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2.主流媒体追究事故状况的舆论正在迅速高涨

11月6日,《新京报》再次报道,反映了当地人落入泉港碳九污染海域住院icu,泉港应急处理未明确感染肺炎与污染水域有关。 报道复印件开始出现疑问的意思。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泉港区环境保护局11月8日第四次公布,当地各大气指标恢复正常,持续改善。 但是,该通报受到舆论的质疑,根据《@人民日报》的视频报道,调查福建泉港碳九漏现场,发现喉咙难受、胸闷、泄漏点附近的渔排泡被腐蚀,渔民养殖鲍鱼死亡等。 这个微博迅速引起舆论的关注,转评超过50万次,视频播放次数达到了2566.1万次。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之后,红星情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经营报》等商业媒体对这件事展开了追踪报道,明确了泄露场所的环境令人担忧,很多媒体曾经在项目的“未批准地建设”中整理,化学工厂和居民区将接近 中央电视台“见识”栏报道“泉港殇,还有很多疑问”,指出“这次泄露看起来意外,其实是人祸”。 当天相关报道的转载量接近2千次,持续受到舆论的关注,登上了当天的热收集排行榜。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关于碳九危害的讨论,网上流传着“有毒”和“癌症”等说法。 在微信平台中,解读类复印的关注度最高。 其中,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发表的“6.97吨碳9泄漏,危害会有多大? ”文案在10w+推特上获得了最高的评价。 根据这个复印件,碳9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分解碳9,另一部分是重整碳9,后者毒性很强。 这是哪个碳9泄漏的,因为这是这次污染问题的关键。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3.高级部门再次反应引起了新的疑问

11月8日晚,泉港区政府媒体发布两项通报。 其中,根据“接受疑似碳9泄漏的大众治疗情况的通报”,泉港区医院相继接受了52名疑似碳9泄漏的大众。 据《东港石化碳九漏事件处理情况通报》发布相关数据显示,8日,在部分水质监测点,石油类含量依然只适合第三类、第四类海水水质。 相关内容很快引起了多家媒体的转载,舆论解释为“正式首次通报了泉港碳九漏事件的具体受害数据”。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除此之外,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也在其官网上发表了通报,首先对环境应急处理情况、大气环境监测和判断情况这两个副本进行了具体证明。 该通报首次确认泄漏物是“裂解碳9”。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泉港区政府网站11月9日分别通报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情况和污染物去除、渔业救济、损伤排放登记及大众治疗情况。 根据文件,初步认定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 “围油栅栏内的去污作业基本结束了”,“一部分污水转移到附近的肖叹海域,泉港部分区域的空气出现刺鼻性气味”,泉港区环境保护局4日发表的“清扫作业基本结束了”也在“8日15点之前受影响的海域漂浮” 相关通报由《@人民日报》主导。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官方的应对引起了舆论的新讨论,碳九危害的影响和具体的处理状况等继续被追究。 除此之外,与碳九泄漏相关的微博话题被删除,引起了很多读者的不满。 对此,媒体再次集中提问。 “每天的人物”的报道问题,相关地为什么6天发行的通报新闻前后不一致? 《财经》杂志追问为什么4天后宣布要分解碳1。 新华社发表了“三问泉港碳九泄漏事故”,“碳九危害人体到底是几何学? 为什么很多之后清扫工作还没有结束? 什么时候能处理工厂的拥挤问题? ”。 《新京报》也发表了“四问泉港碳九泄漏事故:对人体危害会有多大的油污去除进展”的报道。 中选择所需的墙类型。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4.公共机构专家说明事情进入司法程序

11月10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官网发布《福建东港石油化工有限企业码头化学品泄漏专家关于会商和相关情况的通报》,邀请众多专家进行现场调查。 这个说明通报得到了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的转载,得到了高度的舆论赞同。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之后,关于事件的调查和处分迅速进行。 泉港区政府10日宣布,将对参与碳九漏事件的4家公司人员进行依法调查取证,根据调查结果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机构和负责人的责任。 福建检察机关11日介入了此案。 泉港区政府网站13日继续报告了事情处理的进展情况,宣布几乎完成了全长约4公里的岸滩清扫任务,海水水质正常。 泉港区政府情报办公室14日宣布,公安部门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嫌疑刑事拘留了3名东港石化企业、4名涉事油轮。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截至11月15日,泉港碳九泄漏事故相关情况达到121万条,其中信息报道达8100余篇,微博达119万余条,微信达5800余篇。 舆论逐渐平息下去。

【舆论注意】

焦点1 :是否有相关单位隐藏的事实

舆论发生后,许多舆论对有关机构隐瞒实情表示怀疑。 读者“@咖喱牛肉炒面”“吐槽”称,“4日发生了这么大的污染,数十人出了问题,到今天才报道。 你要证明什么? 证明地方政府封锁情报的能力很强,工作效率高啊。 》很多读者批评政府的删改行为,“@金牌律师-lawyer”追问:“最后受不了,被媒体爆炸了……受害者该怎么办?”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根据中央电视台的网络评论,有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相关企业避免,但环境保护部门只是不断发表环境空气质量通报,继续传达给公众,正常,安全,安全。 问题是,这种“正常”和“安全”无法消除公众的担忧。 光明网评论怀疑泉港区官方很难逃避虚假申报,政府认为至少新闻公开和污染通报有重大遗漏。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根据《@人民日报》的评论,人命关系不能麻痹,不能麻痹。 要解决碳九泄漏事件,报纸的发表必须正确而详细,对受害者的治疗必须及时而细心。 只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才能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焦点2 :这次泄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多大影响

引起这次事故的碳九成为舆论讨论的另一个焦点。 很多读者表示恐慌,认为碳9是“有毒”对人体造成伤害,“@青年阿北”说:“不用说化工原料泄露的危害性,本人从事这个行业对生产材料的可怕危害之处了解得很深。” 但是,之后解读类复印件的出现,使舆论逐渐恢复了理性。 根据果壳网的复印件,公开报道,泄露的是分解碳9,相对来说分解碳9长时间的健康风险小,但经济损失大。 中国科学院福建建筑物结构所研究员吴新认为,碳9的主要成分不是挥发性物质。 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它不会通过空气被人体吸入,首先污染食物会引起人体中毒。 《科学技术日报》指出,关注这次污染的长时间影响,渗漏部分的富集问题不容忽视,有可能流向海岸、礁石、养殖区等停滞水域,或附着在海草、鱼类、泥、海鸟上。 因为这个相关海域的管理是长时间的系统工作。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根据《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当地“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为安全值,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委托专门机构对水质海产品进行抽样检查”,但从网上的一点反馈来看,实际情况多少有些不同。 实际情况到底怎么样,有必要进一步发表详细回答。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焦点3 :背后的生产责任和监督管理不完善

作为共同生产责任事故,也考虑将焦点放在事故发生的背后机制上。 有些声音认为相关公司没有履行风险提示义务,应该承担责任。 中国环境保护机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在这次事故中,公司是首要责任人。 他最清楚公司对碳9的危害性,但东港石化无法进行比较有效的通知和人群疏散。 因为这家公司应该全面赔偿损失。 关注化工厂为什么与养殖区相邻,环境评价手续是否合法等细节,认为相关部门有必要受到全面拷问。 根据澎湃的信息评论,整理近年发生的公共环境事故,大部分是单独的,不是突发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系列的监管环节。 相关公司作为直接负责人,当然逃不掉,但计划审查、日常监督管理、事故处理等各方面的责任必须严格处理。 只有让负责人“一个也不放过”,才能真正吸取教训,不重复同样的事情。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对此,《法制日报》的旗帜明确表示,只有依法严惩相关公司和相关负责人,才能明确国家环境生态保护的决心和力量,给行业带来强烈冲击,进一步严格相关领域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悲惨事故的再次发生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舆论评价】

总体来看,在这次舆论中,相关官员在事件发生后迅速通报,然后多次通报事故处理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 受到舆论的质疑后,更高层的部门也积极介入,集中通报事情,尽全力应对,舆论总是有疑问。 要查明其原因,首先官方的新闻发表有问题,不能期待对应效果。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1.初始通报回避重是轻应答前后的“吵架”是舆论导火索

事件发生后,泉港区环境保护局等当地当局相继发表了“油污全部清除”“大气指标恢复正常”的环境通报,公开了事态不严重,比较有效地得到解决和控制的看法。 反观网络上,关于事态严重性的暴露一直存在。 直到更多媒体介入报道,询问涉案官方的具体情况,泉港区政府在事件4天后的通报中承认“有刺鼻的气味”,部分海域的监视点只适合“第三类、第四类海水水质”。 官方前后不一致的应对激怒了舆论,也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 另外,当地当局使用删除微博的热门话题、部分信息报道、删除话题的热搜索列表等方法,隐藏思考也成为刺激舆论高涨的直接因素。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这些还表明,突发环境事件的舆论和实际情况处理必须以新闻公开为主要立足点,以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基准,采取避免重东西轻、避免真相等掩盖真相的方法。 有关官员必须事实上发表已知消息,用各种事实、数据与媒体、网络交流,实现政府和公众的良好信息表达,提高政府新闻发布的权威度和公众的说服力。

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

(全文阅读见《政法民意》年第42期)

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王灿


标题:政法:“11·4”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情舆情研究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19/17074.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