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普法 >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1-05阅读:

本篇文章1500字,读完约4分钟

张雪樘

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日益成熟,达到了新的高度。 民法典汇集了亿万人民的共同意志,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基础,用法典化方法巩固和确认民事法治建设的成果,迅速发展,比较有效地应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体现时代优势,时代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经过长时间立法司法实践的积累,中国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另外,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也为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构建独特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提出了新的任务。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语言体系是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表现形式,是直接关系理论深入人心的程度。 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必须重视构建体现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使民法更好地走到大众身边,进入大众心中。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习大总书记说:“法律要发挥作用,就需要全社会信仰法。 卢梭说,所有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不是刻在大理石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心中。 ”。 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主要是重复人民的立场,把研究的根深蒂固地扎在人民中间。 民法典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应对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诉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美好的生活需要。 在系统确认民事主体广泛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上,决定权利的行使规则,为权利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 民法典整体制度和规则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思想。 加强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以为人民寻求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研究目的,决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群众。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研究的问题来自现实,是人民群众可以理解的语言,要做人民群众需要的学问。 这要求我们不拘泥法语,把道德良知、公理民情等朴素正义纳入法典正义、程序正义,让人民大众从所有事件中更好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研究民法理论,不能脱离实际,必须立足我国国情,特别是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精华。 民法典重视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具体条文。 例如,总则篇确立的平等、自主、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和绿色大体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法基本层面上的转变和表现。 另外,婚姻家庭篇再次确认了孩子对老人的赡养义务,把“建立优良的家风”作为解决夫妇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上等。 要重视民法典传承的中华文化精神,重视从中华优秀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中汲取思想资源,凝聚标识性概念和范畴,强调民法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 例如,人民权利的实现和迅速发展不仅关系到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也关系到刑法、行政法等公法的范畴。 公益诉讼不仅救济不特定主体的权利,也可以关注一般民事诉讼难以适用的权利问题。 民法典将来如何设计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另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文化,是今天可以深入发掘和凝结的重要思想资源。 以和解、和谐为特色的调停制度具有简易性、柔软性、普遍性、自治性等诸多优点,生动地展示了法治的内涵。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我们要进一步研究,把书中的法律更好地改变为实践中的法律,考虑法律条文在实践中的效用、推进程度、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等问题,把研究从条文的、形式的、表面的层面推进到实践的、功能的、具体的层面。 法律体现了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民法典的完整性和民法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要及时应对当前现实的热点问题,在更好地体现公正和效率价值等方面积极努力。 民法典在实施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新情况的新问题。 这需要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的新调整,积极应对新情况的新问题,使民法在实践中不断完整迅速地发展。

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作者是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标题:普法:构建独有特色的民法话语体系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pf/2021/0105/2318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