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2-05阅读:

本篇文章2899字,读完约7分钟

作者:江畅


近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广泛的流行给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场严重的瘟疫表明,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和过度食用野生动物,人类正在受到自然的报复。 这次也要在报复之前,人类必须努力学会痛苦,醒来,加强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恐惧。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害怕伦理是人类最古老、长时间进行的比较有效的底线伦理。 “敬畏伦理”是指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要求人们崇敬和行为不止的伦理规范。 图腾的出现是人类有恐惧和相应禁忌的重要象征。 原始氏族信仰某种自然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等,以相应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徽章或象征,背后有原始部落对自然的恐惧和崇拜。 图腾不是原始氏族恐惧的唯一对象,但却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 通常认为图腾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后期,距今约10万年左右。 大约五千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但在长期的原始社会形成的敬畏伦理被否定,无法抛弃,被长期传承和弘扬。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关于尧要求义氏和和氏的“敬顺昊天”的记述,意味着敬畏上天,遵从上天的意图,尊崇天道,建立人道。 到了西周,周人鉴于夏商因不敬德亡国,强调了敬德、修德。 《尚书周书召诰》说:“但不敬晕厥德,就是早点晕倒。” 这里所说的“德”不是今天意义上的道德,天命、天道的获得,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得道”,也可以说是天地明德、大德。 人生活着需要敬德,不敬德就不能保证生命。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也怀有敬畏之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但上帝最关心和注意人们。 孔子明确表示“君子有三畏:怕天命、怕大人、怕圣人的话”。 老子是尊重万物“尊道与贵德”的精神。 中国以前就传入社会,持续着“人类必须敬畏和尊重天道自然”的敬畏伦理。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从近代开始,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成为巨大的力量,世界可以“消除魅力”,大自然可以被征服,人类是天地万物的统治者,人类越来越陶醉于对大自然的高歌。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人类和自然本来就是生命共同体,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故乡。 如果人类愿意的话,环境恶化的苦果最终会被人类自己吞噬。 恩格斯在19世纪警告说:“不要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 ’对自然人类的报复是对自然人类的警告,人类因为自己变强了而不能客气,必须带着恐惧行动。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天地万物的庞大、深奥、神秘,人类很难完全掌握。 自然是人类获得物质、能源、新闻、各种可用资源的唯一源泉。 没有自然的恩赐,人类的生命很快就会结束。 只要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食物链整体的每个阶段都发生断裂,人类就会崩溃。 自然存在的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的一环,我们会伤害它们,必然被反噬。 从中国传来的文化,把天看作人之父,把地看作人之母,把万物看作人之同胞。 事实上,天地万物存在于人类面前,他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该谨慎地赶上末日,时刻怀着感恩之心。 一般认为,害怕天地万物包括以下基本要求。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首先,尊重和维持天地万物存在的地位和权利。 天地万物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是宇宙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像人类一样在宇宙中有其地位,也有其存在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这个地位和权利必须得到人类的尊重,人类的存在似乎也必须得到宇宙万物的尊重。 这就是佛教的“众生平等”,张载的“民胞物和”。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其次,尊重和遵守天地万物共同的东西和各自的法则。 中国在以前流传的文化中尊重“道”和“德”,但它们实际上是事物的法则。 “道”是万物共同的根本,“德”是万物沿路而至繁荣昌盛的道路。 这是老子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即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 既然人是万物之巅,万物的根本之路就是人的根本。 人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所以能够充分体现道路的精神,通过知道、得到道路而得到适合自己身份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 因此,人类不仅要尊重和维持人类与天地万物共有的根本,而且要表现天地万物的大德,给宇宙以光辉。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再次,特别是害怕和爱护生命。 生命是天地万物中只有生物才有的,害怕生命就是害怕生物。 人类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有血肉相连,但其他生物需要有主体性的人来照顾。 王阳明说“万物一体之仁”,有能力观察和模仿天地出生的人认为,有知觉的动物、无知觉的植物、乃至无生命的砖石瓦砾必须视为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 当他们受伤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仁慈、同情的心,尽最大努力保护他们。 这就是孟子追求的“亲吻仁民、仁民相爱的东西”。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最后,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要有道理,有节,有情。 人必须依靠自然生存,必须从自然中获得资源。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必须知道尊重自然法则和生命法则,采取有度。 例如,“昆虫没有被叮,不是火田。 不粘,不下蛋,不杀胎儿,不死,不想要窝”。 人类要保护、储备天地万物,促进繁荣昌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为了确保社会全体的承认,保护伦理,进行了很多事业,以下三个方面现在特别重视。


第一,重构自然禁忌观念。 “禁忌”是被禁止和禁忌的言行。 禁忌总是有对象,自然禁忌由来已久,接触禁忌对象(如图腾、天公)被认为是古代最大的罪恶,因此对古代的信仰维持和对自然的恐惧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有禁忌,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敢自然地虐待生命,必须保护自己免受警察的侵害,慎重地独立。 清代的叶存仁先生说。 “头上三尺有神,不怕人知道,不怕自己知道”。 害怕伦理和禁忌的观念是孪生兄弟,它们互相依赖,互相支持。 近代以来,随着害怕人类伦理的废除缓和,对自然的禁忌观念也悄然消失了。 今天,我们必须重建对自然的禁忌观念,严格禁止对自然和生命的伤害,并努力成为人们心中的禁忌。 有了内心的禁忌,人们就会为伤害自己自然的言行感到羞耻和罪恶。 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话,就能保护伦理,也不能践踏生态系统的红线。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第二,建立害怕伦理实践的机制。 为了加强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必须建立法律、道德、制度、行政和舆论协同作用维持敬畏伦理的常态化机制,每个人只要践踏敬畏伦理就会受到这个机制的比较有效的制止。 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形成对任何害怕伦理的人的高压态势,敢于天下的大坏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谴责和惩罚,人们害怕自然,可以维持以对天地万物的恐惧为基础伦理的神圣性。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第三,通过加强推进教育促进人们敬畏感的普遍形成。 以前传到社会上的人们总是怀着恐惧的心禁忌,首先是因为非常重视对以前传到社会上的人们的恐惧和禁忌教育。 孔子教学生成为君子要“怕天命”,把“不知天命不怕”的人称为小人。 南宋学者朱熹认定“君子之心,始有畏惧”。 清代学者王永彬说:“立身之路有多穷,没有一敬之字,一切都好。” 民间说法具有更直接的教化意义:“举头三尺有青天。 人可以欺负,天不能欺负。 ”这表明人的敬畏之心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社会教育,需要个人修养。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的力量非常强大,容易炫耀,所以要进一步加大推进教育的力量,让人们记住“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让越来越多的人感知、理解对天地万物的恐惧,书

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作者: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标题:热点: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gy/2021/0205/34107.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