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超越愤怒

热点:超越愤怒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1-23阅读:

本篇文章2402字,读完约6分钟

□刘仁文

《死刑温度》年出版后,受到网民的喜爱,获得了当时《法制日报》的10大法治图书奖,书的代序《超越悲剧》在《上海书评》上发表后,获得了当时新浪的《致敬奖》。

热点:超越愤怒

现在这本书已经结束了,出版社决定出版增订版。 我想借此机会追加几部近年来的新作,另外追加增订版。

一位网民曾经在信中说,看到主张废除死刑的复印件就拒绝了,但“死刑的温度”的代序被深深地感染了。 请回忆起来。 这个代序不是直接呼吁废除死刑,而是在普案这个悲伤的故事和悲剧发生后,受害者的好朋友在超过悲剧后的故事中引起了关于死刑问题的想法,给了我以比合理的学术论更重要的感情方法来表现的启发。 在与法国前总检察长巴丹德尔推进废除死刑的过程中,光靠法学家的呼吁是不够的,我有必要注意它发挥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作用。 因为他们受到的面很广,影响很大。 因此,期待越来越多的知识界、文艺界、体育界人士关注死刑这个重大话题。 本书的第一个定位是这里。

热点:超越愤怒

我记得在聂树斌冤案平反后的系列报道中,聂树斌死刑执行令收到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情节,就是为什么没有他自己的签名。 相关人员回答说,因为曾经在看守所犯人盖过章,为了安全而代签了。 恐怕这个说明怎么也说不出来。 另外,不要说“人的死,那心也好”。 即使他真的刺人,在枷锁、周围武装的绝对控制环境下,这个危险几乎为零。 我看了这篇文章,最直接的感慨是,中国的刑事司法需要人道主义启蒙!

热点:超越愤怒

近年来,像聂树斌事件一样当初被认为是“铁案”的很多冤案相继发生,令国人心痛。 冤案之一的共同罪魁祸首是酷刑逼供,但国际上防止酷刑的最有效方法是确立被审问人律师的在场权,血的教训很警醒:必须尽快确立被审问人的律师在场权

热点:超越愤怒

死刑冤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重视嫌疑犯和律师的意见。 在呼格吉勒图冤案中,呼格吉勒图要求检察官调查被警察拷问强迫的事情,但检察官谴责说“胡说八道”。 这种公权力的任性,呼格吉勒图最后被冤枉杀了。 不遵守司法规则的另一个结果是,包括时任呼格事件专门署长、后升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在内的27人被严厉追究,直到被判罪为止。

热点:超越愤怒

正如我在本书中反复说明的一个观点,生命是极其宝贵的,所以从朴素的报复观来看,只有致命的犯罪与死刑有关,否则也比不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始等价报复观。 现代刑法是以犯罪者意志自由、期待可能性等“责任主义”为基础的,宣告死刑意味着让行为者承担100%的责任。 这是因为如果行为者不能说明对自己的行为承担100%的责任,判处死刑是不公平的,但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对人类病态行为的“意志自由”。 我直接或间接接触过被判处死刑的案件。 脑子里经常有死刑犯向我诉冤的印象。 你们的刑法不是强调意志自由吗? 但是,我行为时不自由!

热点:超越愤怒

对于有怎样严重的人身危险性、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如果不能因“责任”而判处死刑,则需要“保护社会”。 我该怎么办? 因此有废除死刑的国家的“保安监狱”制度。 也就是说,你是哪个心理、生理上“生病”的罪犯? 出狱前,必须经过“人身危险性”的判断。 如果不能通过人身危险性的判断,就不能放虎归山。 除此之外,由于他们是“患者”,“保安监狱”与“监狱服役”不同,监狱服役应该首先立足于报复和处罚,保安监狱首先立足于保护社会治疗患者,被保安监狱者定期享受人身危险性判断的权利和机会

热点:超越愤怒

如果确实有人对自己的致命行为负百分之百的责任,会判处死刑吗? 这是现在欧洲和美国处罚理念的一个区别:欧洲认为死刑不堪人道主义酷刑,因此必须一律废除(但是为了保护社会必须建立相应的“保安监狱”制度)。 美国(在联邦和一些州,另一个州也废除了死刑)对剥夺他人生命的一级杀人罪判处死刑视为正义的报应。 当然,欧洲认为美国的文明水平不如它。

热点:超越愤怒

换句话说,在死刑问题上现在还必须回到贝卡莉亚在《关于犯罪和处罚》中提出的两个观点。 一个是“在管理好的国家,死刑真的是公正还是有用的? ”。 二是“要说明既不需要死刑也无益,首先必须为人道赢得诉讼”。

热点:超越愤怒

中国的死刑改革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党的文件中写道“逐渐减少适用死刑的罪”。 但是,放眼世界,削减死刑的任务还很重(关于废除死刑可以说更多)。 在写这个序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封令人毛骨悚然的邮件:邮件发送者以郑州空姐被滴滴司机杀为由,哪个中国傻瓜法学家面对这样的犯人,为什么要残酷地主张废除死刑? ……

热点:超越愤怒

我对这样的邮件什么也说不出来。 近年来,我也尽量不对悲剧的案例发表意见。 因为悲剧的出现本来就打击着我。 如果还有一个悲剧(就像本案的嫌疑犯自杀了),我不能理解这种伤害人的行为。 成为刑法学家,我想阐明我的知识有多贫乏,我这种行为者的心理。 在德国地图上,我想起一位犯罪学家拿着当天报道恶性事件的报纸跟我说了他的困惑。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的刑罚对他有用吗?

热点:超越愤怒

我想起了另一件事。 2007年4月18日,一名韩国学生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向32名教师开枪后自杀。 当时,韩国系的教师担心会报复,但对之后的状况感到吃惊。 学生们为死者立纪念碑时,立了33人,包括那个加害者。 当然,为了原谅杀人犯,这个过程注定会痛苦而杂乱无章。 最后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他的自杀给了他最大的报应。 ”。 而且,也认识到“不选择原谅就无法摆脱愤怒”。 在下一次祈祷中,学生们为死者的家人祈祷:“因为必须面对死者及其行为给别人带来的痛苦这种双重压力。” 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师和学生们在悲剧发生后,开始反省他们的枪支管制为什么犯人这样的人能轻易买到枪。

热点:超越愤怒

虽然文化不同,但善良和同情心这些人性的美德和意境总是能给我们的心带来共鸣。 我相信我们的文化不缺少这些基因。 这也是我继本书第一版序《超越悲剧》之后,把这次的增订版序命名为“超越愤怒”的理由。 特别是和各位网友一起学习。

标题:热点:超越愤怒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gy/2021/0123/29670.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