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公安机关封号治理电信诈骗致“误伤” 需加强风险预判

政法:公安机关封号治理电信诈骗致“误伤” 需加强风险预判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19阅读:

本篇文章1085字,读完约3分钟

□法制网车海星

【民意综述】

10月14日,表示自己的qq、微信突然无法登录的读者相继出现,提示“账户涉嫌欺诈,国务院在管理电信互联网新型犯罪从事部时通报了联合会议的办公室”。 提示还说:“如果有疑问,请与云南普马市公安局的狱警团队联系。”,附上地址和14个联系电话。 这些读者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在微博、微信等社会交往媒体上表明了自己的无辜“睡枪”,并不是违法犯罪,而是被关闭,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也有读者反映了联系电话长时间无法接通,所以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说明。 之后,随着读者疑问的高涨,舆论继续发酵,相关微博的话题被列入了热搜名单。

政法:公安机关封号治理电信诈骗致“误伤” 需加强风险预判

10月15日17点左右,公安部刑事调查局的官微“@公安部刑事调查局”表示:“这次特别打击行动与中美边境地区电信网络欺诈犯罪活动猖獗的现实相比,从10月14日开始,主北部部分电信网络欺诈活动的深入 如果有疑问的话,请尽快联系公安部的云南游泳池常驻站解决。 ”这个回答说明了14日大量出现的封号情况。 官方通报后,被“误伤”的读者大多向“@公安部刑事局”和转发通报的官媒传达了情况。 据重庆读者介绍,自己没去过云南但受到了波及。 许多读者反映出母亲的当地派出所已经排起了大队,发表的14个联系电话被炸毁了。 16日20点左右,“@公安部刑事局”再次发表补充通报,称在公安部驻普洱的员工站追加了14个理解封电话,追加了邮件和邮箱的理解封通道。 许多读者在评论区追究投稿和打开邮件和邮箱的详细问题。

政法:公安机关封号治理电信诈骗致“误伤” 需加强风险预判

10月17日,财经网、“36氪”等平面媒体发表,详细整理了这次风波背后的中美边境网络诈骗“地下江湖”。 当天,《新京报》宣布,公众支持受到严厉打击,事急从权的道理也很难理解。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这种行动不能伤害无辜。 之后,这个事件的舆论逐渐钝化,但微博上有些读者反映了账户至今没有被解封。 截止到10月24日12点,该事件媒体共报道了70篇,微博1万余条,微博话题“#中美边境电诈骗严重区微信支付宝( Alipay )被封#”阅读量1.2亿次,微信公众平台文案295篇。

政法:公安机关封号治理电信诈骗致“误伤” 需加强风险预判


舆论评价 [/S2/] [/S2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各地政法机关积极开展专业打击行动,在重压下,罪犯实施欺诈行为的场所从国内转移到周边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对打击整个电信网络诈骗持肯定态度。 但是,这种支持基于周密的部署和准确的打击。 这次关闭行动,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有一定的疏漏,大规模关闭号码的结果估计不足,引起了大量的“误伤”,引起了舆论的感情。

政法:公安机关封号治理电信诈骗致“误伤” 需加强风险预判

……。

(全文阅读见《政法民意》年第38期)


标题:政法:公安机关封号治理电信诈骗致“误伤” 需加强风险预判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19/16980.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