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关舆情监测有哪些

[专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关舆情监测有哪些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0-07阅读:

本篇文章1795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舆情频道」如果不是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很多网络公关公司的员工还不知道,原来他们熟知并正在进行的工作—网络删帖—竟然涉嫌违法。而更让业内震惊的是,12月5日,北京警方披露,包括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下称“口碑互动”)在内的6家网络公关公司,勾结部分中介和网站工作人员,从事有偿删除信息服务的非法经营犯罪活动。已有数十名犯罪嫌疑人被抓捕,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被捕者包括口碑互动总裁杨飞等人。早在2009年,网络删帖开始为人所知并引发较大社会争议时,杨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多数企业在面对互联网时往往是弱势的,加上某些网站缺乏自律,很容易滑落到利用网络舆论实现自身商业利益的境地,“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网络删帖必然存在”。一语成谶。4年后,在一场净化网络环境、整治网络违法犯罪的运动中,杨飞因涉嫌违法删帖而锒铛入狱。随之,一系列围绕网络负面新闻的生产与删除的寻租行为也浮出水面。禁而不止的业务在“两高”的司法解释出台之前,林广和很多圈中人一样,以为网络删帖是一件“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事。林广2005年入行,如今经营一家规模中等的网络营销公司。因与“立二拆四”有过交往,不久前,他曾接受公安机关的询问。“立二拆四”真名杨秀宇,2006年9月成立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下称“尔玛互动”);2013年8月因涉嫌寻衅滋事罪与非法经营罪,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而早在几年前,“立二拆四”就已对媒体记者承认,网络删帖是其公司的业务之一,“不仅删除网友的帖子、博客、评论,还包括删除网站上的新闻”。据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近两年,“立二拆四”签署了一批危机公关的合同,其中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红星美凯龙,具体工作是为这个发展迅速的家居品牌清理网络路障、删除负面信息。这是继网络造谣之后,“立二拆四”面临的另一项指控。“过去,删帖在业内再正常不过,以至于签订的合同也被堂而皇之地保存在公司的文件夹里。”林广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甚至,近期他在警局看到尔玛互动提供的危机公关服务合同时,他还感到诧异:“这算违法吗?”而警官厉色答道:“算!”林广回忆,那些危机公关服务合同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企业承诺:当网络上出现负面信息时将负责删除,以此获得报酬。但合同没有注明删帖的方法。其实,自从网络公关这一业态诞生,并在2006年后蓬勃发展以来,网络删帖一直都是相伴而生的业务内容之一。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拥有130万个bbs论坛,规模全球第一。而在百度贴吧,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设立专门的论坛,平均每天发布新帖多达200万个。伴随网络话语权的扩大,虚假信息、负面消息呈现出愈来愈强大的杀伤力。即便如此,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多数初具规模的网络公关公司提供的服务中,删帖其实并非主要内容,而往往只是“赠送的业务”。“通常,网络公关在为企业提供舆情监测、品牌正面形象维护等服务的同时,作为合同的附加条款,有时会许诺在某些情况下为企业删除一定数量的负面信息,一般每月不超过5条。”林广透露。据其介绍,这些服务主要是为满足企业客户的要求,“很多公关公司本身不想介入删帖,但有时,由于客户主动要求,我们只能就范。而这次整顿后,公关公司也拥有了充分的拒绝这些业务的理由。”重要创收项目不过,对于某些公关公司及草根团队而言,冠以“危机公关”之名的删帖生意,却是他们的财源。据北京警方日前披露,口碑互动自2007年底成立至今,每年营业额高达7000多万元,而有偿删帖是重要创收项目。“前两年,一些草根团队也专注于删帖。他们通常几个人一队,对互联网十分熟悉,但没有其他业务,只通过有偿发帖、删帖盈利。”正在新媒体领域创业的媒体人刘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至今,这些零散的删帖军团依然活跃在网络上。口碑互动等6家网络公关公司被北京警方打击的风波尚未平息,12月14日,时代周报记者以客户身份联系了三家小型网络公关公司的客服,希望能删除一条新闻在网易财经、搜狐财经、凤凰网财经以及msn理财4个频道的链接。结果,三家公司中只有一家明确予以拒绝,认为“无法处理”;另外两家则都给出了数千元不等的报价。而该条新闻在搜狐财经的转帖,因为有两万余条评论,而被其中一家公司叫价9000元。「人民网舆情频道」

标题:[专题]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关舆情监测有哪些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new/11246.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