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4-08阅读:

本篇文章905字,读完约2分钟

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布了《征求牡丹为中国国花意见的通知》(中花协字〔〕16号),在中国花卉协会官方媒体上发布了“投票:我心中的国花”,面向公众开放网络投票渠道,牡丹为中国花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在 网页上,客户可以投票支持牡丹,也可以选择其他花。 但是牡丹很可能已经没有选择先胜了。 花卉协会的网站,平时没人看,但只有5天的投票时间,真的很不容易收集到很多人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洛阳和菏泽两个城市的媒体已经行动起来,呼吁市民投票,支持牡丹选择国花。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这两个城市的热情多少有些可疑。 事实上,如果不是这两处媒体报道,澎湃情报这样的主要媒体机构很少看到像选择国花这样的冷淡情报。 在牡丹成为国花的过程中,洛阳和点心的相关部门可能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两个城市曾经争论谁的牡丹之美,这时团结起来了。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看,洛阳牡丹很有名。 至少在唐代,牡丹是长安-洛阳核心都市圈常见的花卉,有很多赞扬牡丹的诗文,洛阳有牡丹文化节。 最近20年,点心店使牡丹迅速发展,在种植面积上超过了洛阳。 两地分庭抗礼,把牡丹作为自己的地区旅行文化名片来运营。 他们以牡丹为国花,背后显然有迅速发展经济的想法。 对洛阳和点心来说,国花这个ip的加持确实非常有价值。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根据网上的意见,大部分网民都惊讶于牡丹成了国花。 许多南方网民说他们从未见过牡丹,喜欢梅花和荷花。 中国文化以前的传入流行唐代牡丹,但宋代以来文人画以前的传入中,梅花和荷花越来越多。 梅花与苦寒相连,荷花象征着烂泥不染,这两朵花赋予了知识分子高贵的品格。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洛阳和点心把牡丹当国花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需要国花依然是个问题。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 通常市花是通俗的意思,一处气候和习性最终使某些花具有特征。 强行确定国花,对很多地方的市花看起来不公平。

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不久前,茅台企业亲自拆除了国酒茅台的招牌。 因为有国酒这个词,对其他酒商不公平,在领域内出现了抵抗的声音。 国花也一样。 毕竟,花只是植物,花本身没有意义,是人赋予的。 文化意义上的牡丹和梅兰竹菊四君子,有可以欣赏的地方,但是要认定国花,需要考虑背后的经济因素。 如果投票的话,也许应该就是否需要国花征求意见。

标题:热点:没了“国酒”,还要不要评“国花”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gy/2021/0408/46928.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