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11阅读:

本篇文章3128字,读完约8分钟

一名女性民警在公安窗口服务了33年,从青涩的岁月到中年,进入了“了解天命”和头发变白的年龄,她无怨无悔地坚持在一个岗位上,这需要什么毅力、耐心? 她是谁? 为了谁? 她对一方民众来说是“阳光女警”的曾华芬。 一直以来,为了永远的“为民”,她使自己心中的那棵生命树常绿。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曾华芬,52岁,马龙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 她走在路上被风吹走,对人热情,周到有礼貌。 1984年10月,因为憧憬威风凛凛的警官而加入了警察行列,没人知道第一天坐在户政窗口的平台前开始工作,这个座位坐了33年。 从那以后,她承担了马龙县公安局的户籍、出入境“双岗”的职责,不仅要到全县的派出所处理和指导户口,还要做出入境管理事务。 在这个“一岗双责任”的岗上,她一个人承担了20年的业务,直到几年前,辅助警察协助了她。 33年来,很多同事轮换了,但只有她没有向组织提出轮换。 从手写户口到点击鼠标制作户口,从使用黑白胶卷到用数码相机为大众拍身份证,从置身简陋的三尺岗到在广大的便民服务大厅服务,她是户籍、出入境职务。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33年来,她先后40余次受到先进评价,获得“先进员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优秀户籍员、敬业献身模范、十佳窗口民警、十佳服务标兵、表彰、三等功”等奖章“山”,这些荣誉 作为女警察,她为公安事业献出了青春。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窗口部署的“基准”

曾华芬是窗口服务的“指标”。 33年来,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的工作态度、熟练的业务能力、亲切的服务形象,成为全球民警关注她的“指标”。 她户籍45万多次,出入境业务10万多次,在“双岗”低头耕种33年,业务上进行了“零推”、“零减”、“零投诉”、“零失误”。 在最近进行的“放管服”改革中,她标记服务,执行上级公安机关的决定,周六不休息,中午也不休息,反复进行。 她业绩良好,大众公认,她的单位被局里定位为“党员模范岗”。 今年,马龙居民戚某某在马来西亚旅行中溺死。 她半夜来到出入境业务平台,迅速使用“紧急通道”为戚某的六个家人办理了去马龙俄罗斯的护照。 但是,戚某的父亲户口在普洱,通常的路线是马龙不能办理“护照”。 曾华芬赶紧阶段性报告,终于通过“特事特处”渠道为戚某的父亲办了“护照”。 戚某的家人陆续对曾华芬说:你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是个好警察。 多年来,她牢记“大众在我心中,我在大众眼中”的理念,将热情、礼貌地服务大众的理念贯彻到窗口的每一行、每一行。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曾华芬工作严谨,工作扎实,辖区群众对她很满意,局党委呼吁全球民警向她学习。 她的工作场所成了高质量服务模范的榜样。

她的户籍、出入境单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哪怕一点心意也要给她礼物和礼物,所以她灵活变通,处理不该做的户籍和证明书,都希望她“辞退”礼金和礼物。 她在法律法规中没有超过“雷池半步”,执行了“严格工作,尽职”的规范。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和谐建设的“天使”

在职场上,她总是把大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大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

有一天下午,曾华芬在工作的路上遇到了互相帮助的老夫妇。 男老人看到穿着警服的她,说:“同志,听说你们这个时候要交换身份证,我妻子季米英至今没有户口。 我该怎么办? ”。 她详细了解情况后,说:“叔叔,不用着急。 我查一下再回答。 ”。 很快,她开始忙着在外面为老人担心。 季米英调查说他71岁了。 1957年在大庄供销公司工作,1958年采购点心工厂。 1960年1月下放到通泉镇旧城村,1960年下半年回到单位,但由于该单位的原领导调动,新领导不同意接受,文化大革命时她的文件被销毁了。 近年来,她和丈夫张富贵一起在饮食服务企业生活,成为了无户籍的“黑人”。 老两口除了靠张富贵400元的退休工资谋生外,还得了重病,双目失明,生活陷入困境。 不久,曾华芬把季米英的《户口本》搞好了,亲自送到她手里,当45年的“黑人”季米英终于成为正式公民时,老俩口兴奋得流下了眼泪。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2006年12月,马龙警察收到广州海丰鞋业有限企业马龙籍31名员工的“三面锦旗和信”。 ”。 锦旗,信都是感谢马龙公安户口室的复印件。

领导问了一下,原来,曾华芬多年来为马龙籍的外出打工者做了很多关于户口的“好事”,所以没有让他们往返马龙户口的支出。 这种事在她的警察旅行中不胜枚举。 她先后为人民解决了5000余次困难,自己付了邮费给外出的员工发了500余份证书。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不辞辛苦的“警花”

曾华芬“窗口”业务涵盖治安管理和出入境管理,业务量大,所以她每天要接待几十人,甚至几百名群众。 短短几年内审查“二代证”12000余证,提供户籍准迁证400余证、印章刑刻600余证、民间爆炸物审查手续3600余次、临时身份证2000证、户籍移籍200余人、户籍查询16000余次,用于私人护照950证。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她的岗前,经常挤满了群众。 她像火团一样工作,每天像机器一样工作,有时忘了喝水。 对等待工作的人们说“下班时间到了,下午再来还是明天再来”。 每次下班,她都把等待的群众事情做了好几次才回家,有些群众受不了,自己提出延期处理,但她不同意。 有时关闭电脑的“黑屏”,到了晚上,通过网络,她又加班为大众做好了,然后通知当事人。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她几乎每天都用笑容迎接,耐心地回答问题,小心翼翼地用“太阳”做出严格的姿态,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居民身边的“曾姐”

有一次,马龙女居民熊某生病成为植物人,不能到派出所拍照办理“二代身份证”,没有“二代证”就不能办理“医保卡”等,熊某女儿董某多次去派出所协商证据,也没有结果,熊某 之后,熊某听说“熟人”曾华芬在公安局管理户口,她抱着试试的态度,要求女儿曾华芬来她家……。 熊某见到曾华芬那刻被称为“曾姐”,躺在床上,懊悔得哭不出来……。 曾华芬“摊”了熊某的这个“大事”后,忙了一会儿,委托省市公安户口部门“熊某以前的照片、技术人员修订,采取“做特别的事情”的方法,向熊某提交证据。 下功夫,把铁棒磨成针,有一天,“曾姐”终于把熊某的二代证交给了熊某手中,熊某兴奋得流下了眼泪。 他对女儿说“请吃饭”,被曾华芬婉言拒绝了。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礼物玫瑰,手留馀香。 在马龙的许多大众眼里曾华芬到处都是温情。 “放管服”改革以来,她对残疾、老年人实行了“一对一”的跟踪服务,向特别需要照顾的群众献出了爱。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虽然是警察旅行倭,但她被马龙大众“迷住”,特别是受益的人们有着被称为“曾姐”的习性。 “曾姐”成为马龙公安的名片,很多群众称赞马龙公安户口的“曾姐”。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公开忘记我的“贤妻”

在丈夫眼里,她是公而忘私的“贤妻”,每当大众需要给她找工作,她就立刻停止家务出去,去“窗户”为民工作,然后有必要的应对。 这种举止经常让丈夫承担家务,成为炊事员。 周未,丈夫成为了加班司机,被家人和同事认为是为了工作什么都不做的“犒牛”。 是一顶一刻也没空,只知道埋头工作的“傻帽”。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父母生病了,她无力照顾,在别人看来是个不孝顺的姑娘。 但是当她拿回那么多奖牌,奖状的时候,父母很高兴,为此感到骄傲!

到目前为止,曾华芬心系敬老院孤男寡妇老人。 每年到了“三八节”等日,她都有同一个单位的姐妹来到王家庄、月望、旧县、大庄、马鸣敬老院,给老人们送生活用品,为老人洗被子、打扫房间、砍柴、降温提问。 她经常去养老院。 这里的老人们渐渐熟悉她,说“公安比我的好朋友更专业”。 这些行动使丈夫衷心承认她是“贤妻”。

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在33年的警卫营生活中,她战战兢兢地保护着自己。 现在,公安的“窗口”依然活跃着她的爱民、敬业、献身的身影。

爱因斯坦说:“对一个身体来说,不是期待其他的事情,他只是能竭尽全力献身于美好的事业。” 曾华芬是在公安基层窗口战斗了33年的“活人”,是在警卫营里盛开的有节奏的玫瑰。 (袁正平)

标题:政法:一个扎根公安窗口33载的“阳光女警”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11/13915.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