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公益 >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3-25阅读:

本篇文章1178字,读完约3分钟

3月8日,大三学生汪某等9人诈骗京东企业110万元,被湖南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10年9个月至1年2个月有期徒刑。 这九个人中,有四个是在校大学生。 他们挪用别人的身份消息,登记账号用信用购物,出售后兑现。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不查就不知道,一查就吓一跳。 钻“白条”的空子,不还的人很多。 据中国审判文件网报道,全国有200人因“白条”诈骗受刑,被告人的平均年龄不到28岁。 去年8月,在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判决的京东白条欺诈案中,6名被告均为大学本科生。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我也是大学生。 我周围的很多同学热衷于追求新鲜受欢迎的东西,具有很高的费用诉求,但由于父母的生活费和创收能力有限,所以只能采用“白条”、“花呗”等延期支付的支付方法。 明明在雪中送炭,点燃的不是温暖的壁炉,而是欺诈犯罪的引用。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其中,平台漏洞难逃其咎。 欺诈“白条”犯罪,第一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像汪某一样,找到真正的大学生消息,向平台申请“白条”资格。 另一个是伪造假大学生新闻,同样可以通过平台审查,获得信用购买品。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为了宣传“白条”业务,京东向大学派遣了专业的“面试官”,审查了相关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 被告人拿着别人的身份证去面试了,面试官为什么看不见呢? 面试录像需要进入总部录像,为什么没人检查一下? 这些是平台上不可避免的审计不完备,其风控有问题。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京东白条的申请面试过程缺乏申请者实际情况的核对。 面试官大多是学校的学生打工,也有人故意放任虚假,保护自己免遭盗窃。 在辽宁锦州太和区的“80后”姐妹诈骗事件中,12名社会人正因为给了京东面条的签证员秦某乙、秦某甲利润费,才能够冒充大学生吃面条。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据说移动支付行业延期支付方法的出现,是在小的一方是便民利民,大的一方是居民支出升级的背景下网络经济的积极参与。 “白条”诈骗告诉我们,公司如果不严格约束自己,遵守运营规范,就不能实现真正的良性快速发展,保障网络经济安全,使新经济成为真正良好的经济。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许多网民认为这次诈骗主要是平台本身的漏洞造成的,对学生的判决太严重了。 这种观点站不住脚,但是因为房东外出忘记关门了,小偷进来偷的话不叫“偷”吗? 把锅都甩在平台上,为欺诈学生洗白,是缺乏法治思维的表现。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说,文明存在的意义是抑制贪婪。 看空赚钱、不劳而获确实很有魅力,但在进行利益权衡时,也必须包括道德和法律。 利用“白条”的欺诈暴露了技术爆炸时代文明和法治的相对滞后,引起了“破窗效果”。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大学生群体一般被认为素质很高,这次成为欺诈事件的主角,对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 大学生第一次接触世事,所以很多时候缺乏社会经验,容易被利欲蒙蔽,容易上当。 在实践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教育刻不容缓。

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在审判现场,一名被告大学生的父亲正在受苦。 这正是,赚钱成千上万,合法第一条。 爱财不规范,亲人流了两行泪。

标题:热点:雪中送炭的白条成了诈骗犯罪的引信?网络法治频道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gy/2021/0325/4335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