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20阅读:

本篇文章7456字,读完约19分钟

【编辑按】

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赛开局的一年,全国各级政法机关合作完成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 除此之外,面对许多网络热点的涉法舆论事件,涉事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积极介入处分,积极响应社会关注,受到舆论的肯定。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从年度收录的1769件涉案主体确定的政法舆论的例子中,选出最有代表性的364件事情进行代码统计和定性分析,总结年度政法舆论的6个整体特征,判断政法机关应对了舆论整体的状况,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第1部分整体的特征

 

年,涉法网络舆论的件数比年(近2000件)有所减少,但“甘肃武威警察抓住记者”、“周世锋等人涉嫌渴望判决国家政权事件”、“聂树斌事件无罪判决”等一些重大的政法舆论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通过实例,结合网络管理和舆论处理相关政策法规,法制网络舆论监测中心总结了年政法舆论的六个总体特征。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一、用顶级设计回应舆论的关心

 

用顶层设计规范网络秩序是我国立法机关、网络通信部门等长时间反复贯彻的网络管理的大体。 网络舆论生态是现实社会环境的映射,失格的舆论环境容易引起网络谣言、隐私侵害、网络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也容易给想动摇社会稳定的其他有心人提供机会。 年,《网络安全法》通过,颁布了《网络新闻检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网络应用新闻服务管理规定》、《网络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并颁布了网络直播服务管理规定。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用顶级设计回应舆论的关心是年政法机关舆论应对措施中最突出的特征。 比较多种警察执法不规范,公安部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举办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然后中处理、国处理发行了《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 与引人注目的电信诈骗案件相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共同发表了《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与舆论关注的律师执业问题相比,司法部对修订和发布《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律师执业管理办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所有舆论事件的背后都有深刻的指向,从顶级设计的高度规范这些事件反映的实体问题,是从根本上减少舆论的治本之策,值得称赞。

 

二、舆论处理要求高涨

 

年,从“信息普及事业”向“信息舆论事业”的提法转换,习大总书记对舆论引导事业提出的要求,从中处理和国家处理多次发行文件规范政务公开和政务舆论响应事业,由此可见舆论引导和舆论处理事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相关文件的“重大舆论事件将在24小时365天内举行新闻发布会”、“5小时内发布权威应对”、“购买服务、完全支持数据技术等方法,利用专业力量,提高舆论分解处理的新闻化水平。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在这种背景下,政法机关的舆论处理事业也被严格考虑。 与其他政府机关相比,政法机关的舆论处理经验相对丰富,但根据地区、阶层不同,政法机关的处理水平还存在差异。 针对不断提高的舆论处理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必须继续开展舆论训练、舆论应对实战演习等方法实现自我提高,使全国政法机关整体舆论应对水平进入新的阶段。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三、提高高层介入的诱惑效果

 

在民意事业的重要性显着提高、处分要求高涨的背景下,政法机关的民意处分规格也升级了,舆论诱惑效果成为了“更上一层”。

在“周世锋等国家政权事件”、“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事件”等重大敏感事件审判过程中,中央政法机关积极制定舆论诱惑战略,有效利用政法自媒体矩阵,利用微视频等传播手段,向舆论法治、理性方向发展 另外,在“北京昌平女法官被射杀”、“甘肃武威警察抓住了记者”等舆论中,相关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及时介入对控制事态恶化起着显著的作用。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在舆论处理中,向公众传播上层干预受到公众重视的有利信号,减少后续应对的舆论阻力。 另外,高层干预可以更有效地整合资源,统一配置和协调媒体,舆论更有秩序地吸引事业。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四、来自自媒体各方面的运用受到了评价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政法机关必须“善于活用自媒体”、“提高自媒体时代的社会信息表达能力”、“为政法事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根据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发布的《年度“政法+自媒体”研究报告书》,截至去年12月初,全国政法自媒体官方账户共计6.34万个。 其中,官方微博共计3.24万个,官方微信共计1.85万个。 政法自媒体的数量增加,其运用更广泛,深入,舆论应答、借案普法、民生服务等功能已经成为政法微博、微信的标准,新兴网络直播平台广播“检查饮酒驾驶”、“逮捕老赖”等方法也在日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年,自媒体在舆论诱惑中的作用更加明显。 从舆论反应来看,“北京和颐和园酒店的女性遭到袭击”,“@平安北京”在5天内成功平息了4次舆论。 在“北京昌平女法官马彩云被射杀”事件中,最高人民法院、陕西省高院等在官方微信中发言,推翻了舆论的揣测和该法官的坏倾向。 根据借案普法,“王宝强离婚事件”中,各级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等微信、微博自发展开声势浩大的普法讲座,从离婚财产分割、侵犯名誉权等方面逐一展开,对明星干涉法事件从“热闹看”到“门道”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年,随着微信服务号码(如广东监狱微信服务号码)和手机app (如北京警察、警察在线等)的迅速发展,政法机构利用自媒体在民生服务方面得到改善或越来越多的突破 另外,在网络直播发布平台的运用方面,政法机关走在政府部门的前列积累了成功经验,但也必须重视对舆论隐私侵害等话题的热烈讨论。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五、社会热点舆论波及政法机关

 

年,引起舆论风暴的社会热点大多不参与或直接指向政法机关,如“魏则西事件”、“王宝强离婚事件”、“高考减聘事件”、“与颐酒店女性的袭击事件”、“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等。 但是,这些事情的最终解决都属于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和法院),有些事情被政法机关的雷电处理迅速镇压了。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这种社会热点事件的共同特征是,舆论爆发之初经常以社会信息、娱乐八卦、网络谣言等形式进入舆论的视野(特别是朋友圈)。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舆论传达了“不合理”和“强自净”的双重属性。 政法机关有必要考虑如何应对不合理、感情上的舆论传达,诱惑的话能尽快启动舆论场的自净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次及时介入处分,实时发表权威新闻,回应舆论的关心。 这样一边抑制事态的恶化,一边让公众知道事实,对抗无序传达带来的很多复杂的问题。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六、类方案频发催热专业化议题

 

同样的事件相继暴露必然引起舆论对这样的议题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加深舆论,向专业化方向迅速发展,增加了舆论诱惑的难度。 在这种舆论中,案例的妥善处理不足以应对舆论对深层议题的关注。 政法机关需要从完全的实体事业和吸引舆论两个层面着手。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年,许多同类事件常常聚焦于舆论焦点,聚焦于其中反映的专业化议题。 例如,“雷洋死亡事件”、“深圳两个女孩购物被警察强制传唤”、“兰州大学生被警察执法殴打”等,舆论使警察执法规范化问题深入思考。 “山东临沂徐玉玉事件”及其后曝光的许多电信诈骗事件,将直接推动政法机关加大打击电信诈骗的力度。 “湖南法官文言辞曝光”和“陕西省高院博士法官辞职”等将舆论聚焦法官权益保障问题。 《陈满案》、《云南巧家幼儿园投毒案》、《聂树斌案》、《江西乐平奸杀案》等误区纠正后的国家赔偿、追责问题也引起了舆论的深入焦点。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如上所述,类案频发的催热的部分专业化议题,如执法规范化、电信欺诈等,由政法机关以完全的顶层设计应对,起到处理实际问题,修复受损形象的作用。 对于由错误修正派生的国家赔偿,特别是精神赔偿标准、追责法依据等议题,实体处理和舆论诱惑非常困难,同时这些问题都将加强和扩散一起修正的错误方案,因此这种专业化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第二部分舆论分布

 

一、地区:豫、陕、粤是全国前三名

 

在筛选出的364件典型案例中,河南省高达11.0%,居全国首位,“大学生猎燕隼的刑家人投诉被驳回”、“王娜娜代替了大学”等关心度很高。 陕西省以9.1%的比例名列第二,引起了“安康一镇政府发文取保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西安一民警报为3元停车费殴打六旬保安”等舆论。 广东省也是舆论较多的地区,占8.2%。 其中深圳的舆论特别突出,“两个女孩被警察强制传唤”、“律师不穿律师服出庭受到训诫”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另外,年北京地区舆论情况不多,但全国影响很大的重大舆论情况很多,“雷洋死亡事件”、“女法官马彩云被射杀事件”、“被颐酒店女性袭击事件”等在舆论场迎来了讨论的高潮。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一年政法舆论区域分布

 

二、系统:涉警舆论调查法、检查、司都在下降

 

从系统分布可以看出,公安系舆论占68.2%,与年( 56.5% )相比大幅增加,“雷洋死亡事件”、“甘肃武威警察抓住记者”、“深圳宝安警察强制传唤两个女孩”、“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法院系统舆论( 21.1% )排名第二,与年( 26.2% )相比下降明显,主要舆论类型有纠错、争议案件审判、重大敏感案件审判、法官袭击等,典型的例子有“聂树斌事件无罪判决”、“贾敬龙事件死亡”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司法行政类( 2.1% )的舆论占比较年( 9.6% )下降了7.5%。 其中,在囚犯死亡、监狱管理疏忽、看守违纪等方面舆论关注最高,例如“贵州王武监狱囚犯服刑10天死亡”、“湖南雁北监狱囚犯聚集赌博”、“江苏80年后狱警受贿,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检察系统的舆论最低为6.6%,比年( 6.8% )变化不大。 典型的例子有“早播涉黄事件起诉者的业务素质受到质疑”、“河南南阳退休检察官撞死了中学生”等。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值得注意的是,在筛选的典型例子中,20.6%的事情与许多政法机关相关,比如广西律师吴良在“撕裤子”的舆论风波中,法院、律协、政法委等介入,共同推进舆论的收敛。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二年政法舆论系统的分布

 

三、起源:微博、微信、知乎等自媒体的影响引人注目

 

据政法舆论事件最初的媒体报道,以前报道的媒体地位达到了42.5%。 以前传播的媒体,特别是市场化媒体,如《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由于新闻收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专业化特征,舆论的触发力不容忽视。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其次,占32.0%的自媒体实力不断提高,舆论的发源地和扩散地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其中,微博是舆论的主要战场,占19.5% (比去年的12.7%大幅上升),“宁夏巴士纵火事件”、“兰州大学生摄影警察执法被殴打”等始于微博。 此外,微信、论坛和视频类新媒体已经成为构建共同语言的重要平台。 在“魏则西事件”中,读者的充分讨论撬开了整个舆论场,知道媒体聚焦在武警二院和莆田系医院。 在“江西一名男子骑摩托车拒绝检查被按在地上”、“深圳宝安警察强制呼叫两名购物中心女孩”等舆论中,移动端的短片成为舆论的重要起爆点。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平面媒体的发稿也是舆论发酵的重要途径,占25.5%。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直接发布于澎湃情报,“北京昌平女法官马彩云被射杀”的情报来源于财新网。 平面媒体投稿的新闻发掘能力、传播效率、报道专业性都需要重视。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三年政法舆论起源分布

 

四、爆炸时间:1~7天是舆论高危爆炸期间

 

根据分析,事件当天爆发舆论的为19.5%,1~7日引起舆论的最高,为37.3%,两个合计达到56.8%。 这证明了许多舆论事件迅速发生,提示政法机关有必要全面加强网络舆论监视,在舆论潜伏期内发现,实现比较有效的疏导。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另外,事件时间和舆论爆炸时间间隔在3年以上的舆论事件达到了11.7%,就像呼格事件追责、聂树斌事件再审等震撼人心的舆论事件一样,其影响自古以来就没有减弱。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4年政法舆论爆炸时的分解图

 

五、阶层:基层政法机关舆论量上升明显

 

从涉事政法机关的行政水平来看,“乡镇以下”级别的政法机关舆论占有率的上升幅度是明显的。 典型的例子有“温州鹿城区看守所少年遭到性侵犯”、“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地区公安局刑侦大队的辅助警察被杀”等,这种热点反映了基层政法机关的舆论处理能力需要提高。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中央/部委”水平(年为2.5%,年为4.6% )的政法机关的舆论占有率下降了。 “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市”、“县级”政法机关的舆论比较稳定。

 

图5年政法舆论涉案单位水平分布图

 

 

第三部分舆论应对

 

年,政法舆论反应在速度、态度方面很出色,形成了“反应——冷静”的常态化机制,但“自查自我纠正”、“自说自赞”等反应方法还需要机制的监督管理,表面化、延迟化、压制化三种不良风气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一、用回应平息舆论是常态

年,无论是中职、国营发表的《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事业的意见》,还是国营发表的《关于进一步改善政务公开事业中政务舆论应对的通知》,都致力于促进舆论应对等政务公开事业的常态化、机制化。 在数据观察中,每年75.2%的政法舆论作出了肯定的反应,比每年( 65.7% )上升了9.5个百分点,反应率稳步上升。 根据回答,44.1%的舆论正在平息,24.2%被追问和质疑,其他6.1%的回答本身成为“难点”,被舆论玩弄。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换言之,7成以上的舆论作出了回应,4成以上的舆论被回应妥善处理,这个数据与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高级别文件规定对舆论的应对给予了强制制约。 另一方面,很多政法机关认识到“逃兵战略”会带来很多危害,“迎接困难”是解决问题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以监狱系统为例,瑙河监狱的风波已成过去,燕城监狱成功地根据薄谷来、莱成钢的谣言制定了新的风向标。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确实,数据上的优秀表现显示了舆论响应常态化机制的逐步形成,但问题依然存在:没有响应的舆论依然占24.8%; 无法消除疑问,引起新疑问的反应共计30.3%。 例如,在贾敬龙被执行死刑的舆论风波中,舆论对事件性质的认定、量刑标准等派生话题进行了讨论,大大增加了舆论快速发展的不明确性,削弱了官方的声音。 对于这种敏感点多的事件,舆论反应需要根据常态化的机制继续引入创新的方法。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6

 

二、速度快、态度好的舆论响应标准

 

速度和态度是评价舆论反应的基础指标,政法机关在这两个维度的表现很好。 在有年度回答的舆论情况中,12小时以内回答的占44.7%,24小时以内回答的占71.1%,48小时以内回答的占82.1%,与去年基本相同,国家在《关于在政务公开事业中进一步进行政务舆论回答的通知》中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从态度上看,以信息表现合作、自主明确、报道公开等积极态度对舆论作出反应的政法机关占77.7%,比上年上升9.1个百分点,比上年上升21.2个百分点,积极的信息表现反应战略取得了更多的共识。 另外,采取服从、沉默服从等中性态度的为16.1%,采取故意掩盖、强硬抵抗等消极态度的为6.2%,同比下降了3.6~5.6个百分点。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速度和态度的“二度指标”决定了公众对舆论处理的第一层认识,而且态度的决定性远远高于速度,积极反应的舆论,其收敛率比中性、消极高56.5%,但这一特征在不同速度之间的表现明显 因此,政法机关强调速度,强调态度不可忽视,头脑的“武装”比“设置闹钟”更重要。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7

 

三、“自我检查自我修正”、“自我炫耀”的应对方法,机制的监督管理迫在眉睫。

 

对舆论,53.5%的回答由有关部门自己主导,23.1%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导,7.0%由纪检等第三方机构主导,9.9%成立了多部门联合调查组,“自我调查自我修正”的解决方法占主流。 从响应渠道来看,使用媒体信道的方法占42.5%; 利用自身现有平台的比例为53.4%,其中官方微博、微信为38.5%,发表官方声明或通告的为14.9%; 只有0.4%综合了召开记者招待会等多个渠道。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数据显示,5成左右的舆论是“自我调查自我纠正”,同样比例的新闻也在自己的平台上发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属地管理的大体要求,但也有危险,有关机构是否有隐瞒真相、回避事实等方法不是直接监督机构。 如果相关机构故意隐瞒,通过自己的渠道发送错误的消息,很有可能在被读者暴露后引起一系列的舆论浪潮。 属地管理要求“自发纠正”,但这种“自发自愿”往往难以使大众信服,监督管理机构的不完善进一步为有关机构的“假应答”、“乱应答”提供了部分繁殖空间,为了抑制这种风向,应采取的规范条例和监督管理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8

 

四、读者满意度低于专业合格度及媒体评价度

 

对舆论反应结果,专业合格率、媒体评价度及读者满意度是三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对于发现,响应专业性强的占48.7%,媒体评论正向的占46.6%,两者基本持平,但读者满意度仅为37.0%。 换言之,媒体、读者对舆论反应的认识存在偏差,一点专业的反应可能会得到媒体的肯定,但读者不同意。 这样的例子很多,因为“江苏兴化警察张继勇失去溺死”,官方通报了溺死结果,尸检报告了佐证,但“陷论”、“威信论”等怀疑死因的论调在读者中盛行,读者不买官方说法。 在一点典型的普及中,就像山东疫苗的风波一样,媒体是调查失效疫苗的有效普及,但最终演变成了公众对问题疫苗的担忧。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另一方面读者的观点感情很强,煽动性的言论、谣言感染力很强,所以总是被认为是真实的。 另一方面,读者总是站在权力的对立面,认为自己是为了正义,反而被一些群体利用。 因此,政法机关在评价应对效果时抛弃了“读者专论”,专业的合格度、媒体的评价度、速度、态度等多种指标的综合达到了客观评价的效果。 但是,政法机关还必须反省。 为什么会引起对读者权力的惯性质疑? 这与政法负面新闻的多年积累和关键事件中处理的偏差有很大关系。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图9

 

五、表面化、拖延化、冲压化三种不良风向需要及时抑制

 

年度,政法舆论的响应率变高,速度加快,态度变好,整体态势充满活力。 但是,深入分解后,有些政法机关的思维还没有改变,“怕舆”、“躲舆”等心理依然存在,反应迅速,表现坚决,但处理无能,甚至腐烂。 除了这种“表面化”措施之外,还有“拖延化”,一些相关机构也被称为“尊重舆论的迅速发展规则”,在事态退烧后简单应对,避免受到舆论的攻击。 这两种消极应对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减少相关机构的舆论攻击,但长期来看会损害整个政法机关的权威。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对此,另一种响应风格是“冲压化”,未知的删改屏蔽是典型的表现。 比较一些不现实的新闻和谣言,删除是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法,但有些事情不允许讨论,进化成禁言等极端形式,读者可以在线表达的感情被抑制在网上,这种感情的积累也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 这三个不良的应对风向需要政法机关重视,毕竟面对舆论,欺骗、逃避、压迫不是好的做法,法、理二字应该被视为圭。

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注意到《年政法舆论年度报告(下篇)》)

 

 

标题:政法:2016年政法舆情年度报告(上篇)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20/17179.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