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20阅读:

本篇文章3770字,读完约9分钟

【舆论概要】

 

最近,一家名为“帝都西站,诈骗众相”的复印刷网络,讲述了旅客在北京西站自助取票时被假志愿者骗了521元钱,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北京西站等有关部门25日积极应对此事,各大新闻媒体也围绕“车站欺诈为什么如此猖獗”、“如何解决欺诈难关”等进行了报道和讨论,掀起了舆论热潮。 现在,舆论在冷却,但风险依然存在。 法制网舆论监测中心整理了这次舆论快速发展的脉络,总结了舆论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参考。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舆论情况】

 

1 .读者关注北京西站诈骗的混乱

 

4月23日,以“帝都西站,欺诈众相”为题的复印件在朋友圈大量转发,引起了关注。 文案是燕俊(化名) 3月14日在北京西站领票时,遇到假志愿者被骗了521元,之后追讨钱,与协警合作抓人,结果骗子混乱逃走了。 还提到了驻警承担责任等不行动。 微信公众平台“凤凰评论家”24日表示:“人固有一被骗、电信诈骗、在西站吗? 》说,“这个复印的屏幕截图和热会议在那里,应该会成为系统维修的诱发“节点”。 而且正视和处理这些乱象,内在要求自然是长期完善,形成协调的打击机制”。 截止到5月3日8点,该weaklet复印件已被阅览1.5万次。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4月25日,舆论高涨。 根据《新京报》的追踪报道,发信者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 据北京西站南广场售票处的警长介绍,“买票”诈骗常年存在,组织100多人,很难管理。 财新网以“北京西站乱像背后:多头管理顽固病待解决”为题深入报道此事,许多民众反映北京西站诈骗、乱像长期存在,燕俊表示北京西站乱像与警察的不作为有关。 文章指出,北京西站的治安由地方政府、地方公安和铁路公安共同管理,无法区分权利责任,容易互相承担责任。 当天,微信公众平台“财经网”的发文“除了假志愿者,北京西站什么时候隐瞒了四大“黑帮”站的混乱? 》,面向北京西站一带形成了几个大规模的犯罪组织,黑旅馆、售票员、治安差、红灯区等乱象曾经更是数不胜数。 尽管近年来治安管理得到加强,混乱依然存在。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2 .官方回应+媒体话题舆论居首位

 

4月25日,据新华社公布,针对最近媒体报道北京西站附近“欺诈党”泛滥问题,北京西站将于当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公安合作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据报道,北京西站派出所组织警察扩大管辖区域的巡逻和清扫。 比较车站区内欺诈旅客违法行为组织的专业能力开展专业打击。 与西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开展治安综合管理。 当天,财新网报道,北京铁路局、北京西站、北京西站管理委员会就北京西站欺诈乱象召开了媒体信息发布会。 北京西站派出所副所长徐某否认发文,说铁路公安人员也没有被骗子威胁或殴打,转载于中国青年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26日,人民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继续报道,北京铁路警察联合地方公安机关和工商、城管等部门进行了治安综合整治。 法制网在《北京铁警集中打击车站欺诈行为》文章中说,北京西站“在预备组织80名警力打击、整理的基础上,聚集100名便服警力,继续加强北京西站地区的打击、整理、控制业务”。 据《北京晨报》、《法制晚报》、《新京报》、京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北京西站、北京铁路警察等多个部门采取“24小时治安巡逻”等多项措施,集中整顿欺骗车站旅客的行为。 这些媒体报道对诱惑舆论起了积极的作用。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26日,据中央电视台网络、《北京青年报》等报道,根据北京西站、西站派出所、西站管理委员会25日的共同应对,网民推测自助取票机有被篡改的嫌疑,志愿者将代替乘客买票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当天,与此事件相关的媒体报道达到391篇,触及了舆论。 读者纷纷吐露对北京西站的各种不满,媒体也发表评论复印件发表意见。 许多媒体指北京西站诈骗的不治之症和成因,中国青年报评论说:“治理北京西站的骗子到底有多难?” 另外,媒体呼吁提高对诈骗犯罪的惩戒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中说“公众最担心的是运动式整顿,节目全部保持”,《新京报》中呼吁“诈骗党”调查到最后”,舜网也表示“调查到最后” 还有媒体就北京西站的管理提出建议。 中国经济网络认为:“车站可以加强监督管理力和巡逻力,公安部门提高处罚力,乘客可以强化防范欺诈意识,搭载骗子无机。”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3 .新华社的“三问”再比较一下高潮

 

4月27日,媒体继续报道这件事。 新华社立足于公众的关心,总结说:“欺诈如何获得? 为什么很难治好? 怎么解读? ”。 铁路和地方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整治行动时,必须同时行动,达到抑制和控制的常态效果。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建议加强车站秩序规划和科学诱惑,建设和谐规范的车站治安环境,从根本上有效减少欺诈繁殖空间。 这篇报道被人民网、光明网等多种媒体平台关注转载。 据澎湃情报网报道,北京铁路警察加强了打击力和要点部分的巡逻,在4月19日至25日的一周内,解决了23起涉嫌欺诈旅客、扰乱车站秩序的事件,逮捕了24名非法者。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同日,北京市公安局西站分局微信公众号“北京西站公安在线”和北京西站官微“@北京西站”相继“怼:严厉打李鬼”。 这就是西站正牌志愿者! 》谴责北京西站的假志愿者,出示真正志愿者服装等识别标志和行为规范,督促乘客不要说谎。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4 .舆论因零散报道而冷却

 

27日以后,舆论逐渐冷却,但与北京西站的相关报道分散了。 4月30日,《北京日报》报道,北京西站地区北部下沉广场已经具备正常的通行条件,在“五一”期间正式全面开放,“北京西站诈骗”增加了新的话题。 5月1日,澎湃情报网报道“北京三里屯街摄影诈骗”时,关于北京西站诈骗,他说:“城市道路很深,不仅仅是民生。 越是人流密集的地区,越是欺诈和欺诈较多的地区”,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小幅度讨论。 截至5月3日12点,百度搜索相关信息报道超过1100篇,微信文案794篇,新浪微博话题“#北京西站购票诈骗#”阅读量达到600.3万。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民意分析】

 

1 .“车站诈骗”引起公众的共鸣

 

这件事引起舆论的共鸣是因为公众从受害者那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当事人爆料中提到的“花式”骗术、被骗维权的辛酸无力、北京西站的管理乱象等真实生动,这些复印件继续公开暴露自己在车站被骗的遭遇,个人感情的表现聚集在集体感情的发表上。 另外,由于发生在“亚洲最大的车站”“帝都地标之一”等带标签的北京西站,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感叹“北京也是如此,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同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公众对法治的信仰、民众对管理部门的印象与期待相去甚远,最终政府机关的公共说服力被消耗了。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2 .材料细节提高事情的可信度

 

尽管受害者方面的“爆料”,从自助售票机的“异常”,到售票员的“冷漠”、警察的“上当了就上当了”、警官的“每天约数百人上当了”等,极其细致地描写了整个事件的前因结果。 之后,很多媒体在报道时引用了不同的采访对象的说法,“北京西站有几个诈骗集团,骗子看着民警躲在天桥下”等,巩固了公众的认识,不断有质疑的声音。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3 .警察面临着诚信危机

 

当事人燕俊在爆料复印件中,向北京西站派出所报警,进行2次销售事件时,警察指出“极其漠然无心”,发表了“你的智商学历不能被骗子羞辱”等发言。 协警说“骗子从年收入3000万到5000万不等”。 但是,这些说法被北京西站派出所的相关负责人否定了。 北京警察的应对和受害者的说明之间存在偏差,暂时难以分辨哪个是真的。 但是,作为打击犯罪、维持公共场所治安的公安机关,这是打击犯罪的行为,是骗子经常成功的结果,看起来矛盾的两者对读者表示怀疑:“骗子太多了,抓不到还是警察太笨了?”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4 .为什么禁止追究谎言

 

其中,舆论呼吁严厉追究责任,严厉惩罚欺诈犯罪,此外,也有不少人质疑北京西站欺诈为什么被禁止。 很多报道从车站管理模式、乘客出行心理、警察执法力等方面深入分析,面向北京西站是“北京市内人流混杂、治安最差的区域”,现在的违法犯罪价格很难给罪犯带来真正的震撼。 另外,不擅长车站的监督管理,多头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等深层问题也相继明确,对西站管理的混乱、执法水平等的舆论疑问加深,舆论高涨。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媒体注意】

 

关于“欺诈党”要调查到底

 

根据文件,现场有这么多执法人员,受骗者多次求助也没有结果,毕竟只能靠自己救济。 爆料所说的欺诈众生相可以和很多人自己的体验互相印证。 这不可避免地怀疑管理者的执法能力和公平性。 以往,媒体在暴露车站交通混乱、违法旅客、治安混乱后,往往伴随着集中整治,秩序很快就会变好。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就会恢复旧状态。 这表明,对于这些现象,执法管理部门并不是不能治疗,而是害怕没有执法的力量,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 纠正之余偷了应该相应的反省,追究责任。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资料来源:《新京报》)

 

治理北京西站的骗子有多难?

 

这种欺诈的规模、金额、犯罪频率显然不能说是稀疏的欺诈。 另外,根据被报道的其他旅客的类似经验,“假志愿者”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不是“新的”。 退一步看,“假志愿者”这种欺诈的方法还很新鲜,但以集团的形式每天在一定的地方连续犯罪,如果说当地的管理部门不知道的话,实际上是不能接受的。 不得不质疑“假志愿者”的团队变得这么大是什么土壤。

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全文阅读见《政法民意》年第15期)

 

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王媛侯亚琪

标题:政法:北京西站假志愿者骗局舆情应对得失拆析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20/17157.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