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19阅读:

本篇文章3702字,读完约9分钟

 

 

 

 

 

 

编辑年已过半,山东聊城辱母杀人事件、四川泸县太伏中学学生坠楼、云南第一监狱在押逃亡等事件、电信诈骗、校园贷、校园强奸、婚姻骚乱、律师挨打 《小舆说》栏的小编们从上半年法制网政法舆论数据库收录的994件涉事主体确定的舆论案例中,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90件例子进行定量解体,发现上半年的政法舆论显示了12个特征(见下表)。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一、舆论分布

 

1.陕西、四川两地舆论形势紧迫的舆论热板块的“西移”现象很明显

 

 

从地区分布来看,上半年政法舆论数量在陕西省和四川省都很突出,分别占11.1%和10.0%。 西安结婚新娘遭遇胸猥亵事件、周杰伦西安演唱会羞辱事件、渭南民警对咸阳警察维权难等舆论,使陕西省走在风口浪尖。 另外,四川省泸县太伏中学的学生死亡,成都的司机被警察殴打死亡等舆论也处于高热状态。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另外,驻马店女性被压死2圈的河南省,丰县“615”爆炸事件发生的江苏省,很多老人谎称“解冻民族资产”收集鸟巢的北京,迟奌生律师维权事件的辽宁省,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的云南省,舆论热“第二阶段”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总体来看,中西部地区舆论升温明显,舆论热板块“西移”现象明显。

 

2.“警察蜀读”压力山大超过了系统舆论的3成

 

 

在民意占比中,“公安>; 法院>; 司法行政>; 检察”的系统分布没有被打破,越来越有固化的倾向。 上半年公安系统的舆论占62.2%,法院占24.4%,司法行政机关占8.9%,检察机关仅占4.4%。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另外,系统间的舆论情况越来越多,去年上半年的18.5%所占比例上升了15.9个百分点达到34.4%,“单兵作战”的舆论处理类型转向了“多部联合”。

 

3.地市、区/县的舆论压力进一步增大,纺锤形分布显示出舆论的“下沉”倾向

 

 

从行政层面来看,地市层面的舆论数最多,为37.8%,县/区之后为30.0%,省/自治区/直辖市、乡/町以下,中央/部委所占比例分别为22.2%、7.8%。

另外,县/区及以下水平的舆论比率明显高于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政法舆论有水平“下沉”的倾向。

 

4.执法争论成为“舆论不治之症”的报道公开导致舆论数量上升

 

 

在舆论主体的统计中,对比政法机关单位的舆论占有率最高,为70.0%,对比政法机关个体的舆论占有率为14.4%,对比单位和对比个体的舆论占有率为15.6%。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在相关个体的舆论类型中,执法问题最高,为7.8%,在相关机构类型中,执法争论最高,为18.9%,执法过程、结果相关舆论成为公众最关注的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关机构的舆论中,新闻公开类占14.4%,仅次于执法争论。 随着新闻环境的一些变化,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手段实现新闻公开的及时、准确、比较有效,成为舆论的焦点。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二、民意来源和发酵

 

1以上的舆论是微博和以前报道的媒体新闻领导舆论的地位提高

 

拆除舆论的来源,微博依然是舆论的第一来源,所占比例为33.3%,以前传来的媒体成为仅次于微博的第二来源,占27.8%。 另外,平面媒体的投稿、微信、客户端、论坛分别占23.3%、5.6%、4.4%、4.4%。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有趣的是,以前流传的媒体,特别是报纸在领导舆论的地位上出现了逆流。 《中国青年报》、《法制晚报》、《新京报》等成为许多舆论的初期来源。 《南方周末》对山东辱母杀人事件的报道,直接将舆论扩展到全国,引起全民讨论,以前媒体在舆论事件中的地位很明显。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在平面媒体的投稿中,澎湃信息网、上游信息网等地方自媒体项目依然对引起舆论具有重要意义。

 

2. 44.4%的舆论发生在事件1天内,放任舆论1天失去了一半的主动权

 

 

从舆论发酵时间来看,事件发生后0~6小时引起舆论的为12.2%,6-12小时为11.1%,12.2%小时365天为21.1%。 事件一天内引起舆论的事件所占比例合计为44.4%,换句话说,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如果不在一天内解决、发声,舆论的主动权可能会失去将近一半。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事件发生后1~7日引起舆论的占18.9%,7-30日,1个月以上的占36.6%。 也就是说,有点老引起新舆论的可能性也很高,一些政法机关的舆论处理的“拖曳战术”、“隐藏战术”越来越无效。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三、舆论处理分解

 

1.响应率稳步提高“只处理响应”风气盛行的舆论多回合游戏现象引人注目

 

 

上半年政法舆论的反应率为83.3%,与年上半年相比上升了17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政法机关关注舆论事业的“展望”和“警戒”功能,加强了舆论应对事业的整体力量。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但是,数据显示,40%的响应进化为刺激源,引起了新的舆论振动。 这意味着四成的舆论反应形成了多回合游戏,“反应-进化-新反应-再进化”成为常态。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而且,应对不仅意味着政法机关及时应对公众提出的需求,还包括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实体问题。 数据显示,60%的舆论在回应后处理,40%的事情出现了“烂尾巴”的迹象,在落后律师的维权问题上,尽管相关部门的舆论采取了果断的应对措施,但没有发表后续的处分结果,受到公众的追究。 这种“应答率高,处置无力”,使“说明”水平和“处理”水平的背离成为舆论应答中的突出问题。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2.舆论的近半数很难通过对相关人员、负责人、应答者三者关系进行自我调查来明确

 

 

对舆论,49.3%的反应由涉事部门主导,24.0%的舆论反应由上级主管部门主导,13.3%成立了多部门联合调查组。 现在,在政法机关的舆论应答事业中,涉事主体、责任主体、应答主体高度重叠。 因此,面对舆论的疑问时,涉案主体、责任主体和响应主体的单一性,不容易实现事实上的要求。 即使相关部门对处分有绝对的公正,也很难明确瓜田李下的嫌疑,容易陷入“塔基茨陷阱”。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上半年,发生了许多读者因侮辱警察而被捕的事件。 在这些事件中,警察既是相关人员,也是对应者,事件发生后,很多读者开始怀疑警察的处分结果。 因此,政法机关还需要确定涉事主体、责任主体和应答主体在舆论应答中的职责定位和协同关系,避免出现自证清白的不自然局面。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3.有速度、有态度成为普遍共识

 

 

从响应速度来看,在相关机构响应中,12小时内响应的比例达到35.1%,12-24小时365天响应的比例达到31.1%,也就是说事件当天响应的比例达到66.2%。 政府处理突发事件有“黄金全天候”一词,年上半年很多政法机关实行了这个法则。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从应对态度来看,77.3%的相关机构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只有2.7%的相关机构采取了故意隐瞒、强硬抵抗的态度。 可以看出,许多政法机关在舆论中进行积极的信息表现、舆论疏导,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公众新闻的诉求。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但是,随着自媒体的出现,新闻发布和舆论发酵的速度、广度和强度空前提高,互动性增强,对政法机关的舆论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新闻发布的节奏,正好应对利益的舆论关注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四、处置效果判断

 

近一成的事情被舆论追究,满意度很差

 

 

对于汹涌的舆论,政法机关经常迅速而积极地应对,但舆论处理的效果各有千秋。 数据显示,年上半年舆论处理的45.3%得到舆论的赞同,舆论最终平息。 杭州保姆纵火事件、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事件等46.7%的事件被舆论追究。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从响应满意度来看(测定为5分制,1非常不满,5非常满意),总平均为3.05分,几乎处于“通常”水平。 其中专业满意度得分为3.09,媒体满意度得分为3.24,读者满意度得分为2.84,读者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两个指标。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无论是从民意的结果还是满意度来看,政法机关的处分事业还有提高的馀地。

 

2.基层政法机关普遍缺乏读者满意度低的舆论意识、手段和做法

 

 

对分解发现,省、市级政法机关舆论响应读者满意度约2.90,县级及以下政法机关舆论响应读者满意度约2.70,基层政法机关舆论响应读者满意度相对较低。 其中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是最典型的,最初泸县政府使用“拖”、“堵”、“删除”、“等”等不妥当的措施抑制社会民意,扭曲,事情升级。 集团凝聚,谣言蔓延,泸州市政府和四川省公安厅等上级相继介入,但错过了最佳处理的时机。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类似的是基层政法机关的舆论诱惑和应对能力差,对舆论应对业务的敏感性不足,预防网络舆论的危机意识淡薄,舆论处理能力明显弱,许多矛盾冲突在基层未能很好地解决。 因此,政法机关的舆论响应事业在加强顶层设计方面,需要提高基础舆论应对水平,最终形成“上下联动”,实现舆论秩序的疏导和分层指导。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3.重大舆论响应能力需要整体提高

 

 

数据显示,重要性较低的舆论事件的响应满意度为3.27,重大热点事件的舆论响应满意度为3.09,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 重大舆论事件一般引起大规模读者的关注和讨论,大量网络新闻难以控制,大量的关联性、偶发性因素使舆论发生更多、纷繁的变化。 除此之外,集体结构多而杂,思想多样,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给参与事情处理的政法机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这是为了让政法机关重视舆论的日常警告,看到微知萧、微杜渐,使负面舆论处于“预备”无“警察”的状态,避免小舆论最终爆发状况急剧、难度高的“boss级”舆论积累

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

(全文阅读见《政法民意》年第25期)

 

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萌罗佳

 

标题:政法:数读2017上半年政法舆情12大特征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19/17142.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