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政法 >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2-19阅读:

本篇文章3241字,读完约8分钟

编辑:近年来,随着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部门或管理部门在第一时间以官方通报形式应对舆论已成为惯例,对实际情况处理的秩序展开、舆论情绪的疏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公众通报在舆论处置事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整理了近两年有关政法舆论事件的官方通报,结果发现通报复印、形式有误,雷区的舆论处理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的现象依然存在。 本文整理、分析官方通报中常见的9类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供参考。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常见问题整理】

 

1 .新闻不完备

官方通报不清楚事件的原因、经过、事件的疑点等具体细节,光是得出结论就很难无视事实,而且引起了追究。 如年,山东郯城县发表了居民侯某在朋友圈诋毁和侮辱宗教信仰的言论,公安机关已依法拘留。 通报发出后,读者陆续向投稿询问侯某发表的具体言论复印件。 另外,在最近社会关注极高的北京某幼儿园儿童虐待事件中,警察首次向狱警通报了一名涉案老师,没有提到涉案的详细情况,特别是关于讨论最激烈的“吃药”“性侵犯”等嫌疑调查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2 .涉嫌处理

官方通报中事件的处理过程、解决结果和舆论期待产生差异,经常引起争论,这种现象多见于问责这样的舆论事件。 就像往年的“两名记者秘密访问甘南县学生的营养午餐被警察殴打”一样,相关人员分别被解职、警告、解说。 对此,不仅记者发表声明表示不同意,读者认为“罚三杯”式的处罚太轻,警告作用弱。 另外,江西省的男人拒绝用摩托车检查被按在地上,舆论爆炸后,警察要求警察队长道歉,中止了参加执法机关的职务。 舆论对此认为,涉案警察太受惩罚,当事人拒绝协助执法也必须承担责任。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3 .根据不足

官方通报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根据,经常引起权力滥用的疑问。 最近,在谩骂和吐槽中被捕的一系列事件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河北涉县的男子吐槽医院食堂被逮捕,引起舆论的大争论时,媒体相继发表评论,质疑民警的自由裁量权太大,有权力滥用,逮捕没有法律依据,进而媒体称之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 另外,在雄安新区前几天发表的持续开展黑打和渣打特别行动的通报中,要求各县在1个月内至少一起调查黑恶痂霸事件,引起了疑问。 很多读者认为“指标式黑打”没有法律依据,很可能引起冤案。 媒体评论说,长治为了实现久安,有必要慎重使用量化指标。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4 .官腔官调

回顾近年来被诟病的官方通报,很多口才已经形成了“套路”和“公式”,“正在调查”“高度重视”等空虚的官话缺乏人情味,危害公众感情。 像年的“宁波11·26爆炸事件”一样,相关部门早期的“压作式”通报得到了舆论的赞许,但也有通报说“败笔”很难掩盖伤口。 江北区公安局发表的243字通报中,220字阐述了省市领导对这次事情的重视和配置,官腔官充分协调,引起读者吐槽,批评文风恶劣。 另外,在年的“甘肃农妇杨改兰杀子事件”中,当地政府发表通报时,杨改兰夫提到“情绪稳定”。 这种通报的习性记述出现在人伦惨状中非常耀眼,引起舆论的厌恶,也有媒体批评说“真的不是人的话”。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5 .措辞接触“雷”

近年来,在一些负面的舆论中,“打工”“精神病”等一些群体被“标签化”“污名化”,舆论对一些人和现象产生了刻板印象。 当相似的事情发生,与舆论的推测结果一致时,这种刻板印象不断加深和强化。 如果官方通报的话包括“雷区”,舆论一触即发。 例如,年陕西安康一法院暴露于暴力执法后,该法院驳回了3名涉事协警,舆论通报说“每次事故都是临时工人的背影”。 就像北京虐待幼儿园儿童事件一样,警察在通报中说“存储硬盘损坏了”,舆论追问“损坏的时期为什么这么受益”,技术上分析了硬盘损坏的可能性,引起了质疑。 另外,2009年云南省“捉迷藏死”事件发生后,拘留所发生了嫌疑犯“鼻涕死”“吞下鸡骨死”等事件,通过死亡原因的“奇怪”描写,也招致了隐瞒真相的嫌疑。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6 .回应“吵架”

官方通报与当事人的辩词、证人证言、媒体报道大不相同,舆论对通报的可信度表示怀疑。 例如,年,云南昆明警察通报了女大学生被打,女大学生冷某与车站拉客的王某发生了言语冲突,王某殴打了冷某。 但是,女学生在微博上表示,与王某没有发生语言冲突,通报后警察没有马上拿笔录,质疑昆明警察无视证词草结束了。 由于双方语言不同,许多读者开始怀疑警察包庇人。 另外,内蒙古乌兰浩特警察射杀一名男子后,通报死者吸毒喝醉,但尸检结果显示死者体内没有毒品成分。 舆论至此反转了,但公安机关和家人总是说法不同,真相不明,疑惑不断。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7 .事实不符

官方通报与事实不符,但发生在稍微突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中,虚假报告死亡人数和死亡原因等,继续追究舆论。 年8月,山西晋中和顺县采矿公司发生矿难,政府主张初期没有死伤者和机械损失,警察逮捕了“散布谣言者”。 但是,2天后矿工自首说明矿难,当地政府再次通报说4死5失踪,机器器具被埋,解除了“散布谣言的人”的逮捕。 前后电视剧的反转这么大,当地政府被媒体和读者痛斥为“露面”。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8 .态度适当

通报文看起来很简短,自己回应,但实际上不回应舆论的关心,欺骗的态度容易招致舆论的谴责。 例如,年4月,四川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初期,官方通报在得出“排除他杀”的结论后,没有公开调查结果,没有说明证据,也没有回答读者的疑问。 后续通报重复了迄今为止的结论,造谣业也以转发读者的谣言副本为主,没有取得解决舆论危机的效果。 后期详细报告得到了舆论的赞扬,但事件一开始发生的不良影响通过网络传播,暂时难以弥补。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9 .脸色不好

官方通报的阅览体验不好,配色和字体的组合不好的话,复印件会变得模糊,很耀眼,所以受到了一些读者的批评。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发表的“警察通报”多使用深蓝色作为底色,文案采用白色黑体或粗仿宋体。 这个组合不仅引人注目,深蓝色和白色的亮度低,阅览体验最舒适。 但是,在公安机关发表的通报中,色彩和字体的组合没有遵循“惯例”。 河北任丘警察前几天向读者宣布侮辱南京大屠杀死者的发言被逮捕时,底色是太亮的天蓝色,选择了不胖的白色仿宋体,通报文变得很难看到,读者直言“眼睛瞎了”。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民意分析】

 

1 .舆论素养和研究判断能力不足

根据近两年的舆论数据,舆论素养和研究判断能力的不足,多是官方通报新闻不完备、根据不足等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 这反映了许多政府机构具有对舆论作出反应的主动性,但对社会的反响和效果缺乏充分的认知和事前判断,通报发表后发生了事件,造成了违背愿望的结果,这也起了相反的效果。 舆论的研究判断不充分,在舆论关注新闻收集不充分的情况下赶紧通报的话,必然会引起避免重东西、减轻焦点、避免焦点的疑问。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在对“吵架”的应对和疑似问题的应对通报中,由于调查不足引起的应对和处理错误,政法机关有可能卷入反复被怀疑的不自然状况。 “临时工”、“精神病”、“硬盘损坏”等现象已经形成了舆论“雷区”,本来正常合理的处理后留下了争论的话语。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2 .重视程度和法律素养不足

在最近两年的官方通报中,“模型化”“套利化”的现象正在兴起。 特别是关于调查说明责任的正式通报,即使积极进行调查,也没有以下“烂尾巴”式的通报,“轻轻举起”式的说明责任解决等,受到读者的质疑和讨厌。 流于形式的官方通报,强调一些政法机关不重视舆论工作,难免给公众留下态度马虎不负责任的印象。 除此之外,“领导重视”、“大众感情稳定”等官话还经常上演,有些政法机关没有充分考虑对读者的感情诉求。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另外,随着社会整体法律意识的提高,通报程序和复印件的合法性受到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案件判决、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等案件中,案件解决的手续和结果是否合法、执法、是否充分说明和证明司法依据等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重视。 但是,在个别通报中,发生了“消除爆胎”的不当言论和“辱骂逮捕”等没有法律根据的问题,执法机关法律素养不足的短板暴露出来。

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

(全文阅读见《政法民意》年第46期)

 

法制网舆论监视中心王媛王淳贾小青

标题:政法:官方通报中常见九大问题解析及应对建议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zf/2020/1219/1711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