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 >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1-04-06阅读:

本篇文章4487字,读完约11分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签订的军令状,也是严肃的历史合同。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大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和全国人民经过了几年的艰苦决战,年迎来了决赛收官,迎来了兑现承诺的时刻。 来到这个历史里程碑面前,回顾风雨兼程,我们值得思考一个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意味着什么,带来什么启示?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设立的阶段性目标,拓宽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布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近代以来追求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

毛泽东于1945年4月提出了为中国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而战的口号。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实现工业化,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进而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术目标,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这个提法至今仍保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1978年进入历史新时期时,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深入人心、聚集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口号。 邓小平在1979年确定,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国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但是,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怎样的四个现代化,有逐渐明确的过程。

全国最先确定的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那么,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通过当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访问参观,特别是邓小平对日本的实地调查,我们发现要达到西方各国那样的现代化水平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提出1979年我们应该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今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说,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到底是什么状态? 邓小平不是像你们这样的现代化概念,‘ 小康的家具体来说,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达到了一千美元,与西方相比也落后了。 所以,我只能说中国也还处于小康状态。 之后,反复调查和推算的结果表明,中国在20世纪末达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 这就是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走小康的由来。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但这只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认知起点。 20世纪末,中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800美元,但认为当时的小康还不全面,不平衡,开始调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后认识到现代化其实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积累的过程。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从1980年代开始,除了经济现代化,还提出要抓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手,双手很硬。 到了1990年代,我认为只有两个文明是不够的,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 进入21世纪,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其实是社会文明。 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增加了生态文明。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正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奋斗中,我们党拓宽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从而拓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行业的现代化途径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根据这一总部署,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于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全面提高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进展五个 年,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大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全面小康,涵盖的行业全面,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 全面的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更迅速发展,民主更健全,科学教育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丰富。 这样,中国建设怎样的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完全和确定的。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这个过程证明了两点: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步确定和设立的阶段性目标。 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反过来回答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长期的历史课题,从而拓宽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和布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想着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从横向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拓宽了快速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为世界上希望加快什么样的快速发展、维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选择,为处理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中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特征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回答的历史课题是重复和快速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重复和快速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是从全面快速发展的立场对这个历史课题提出的模范答案。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这个答案的关键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迅速发展思想。 具体来说,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年来追求的梦想。 建设小康社会,只有依靠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使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成果,必须经人民同意才能实现,不能经得起历史检查。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新时期决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强调不仅小康更重要,更难的是全面。 小康谈了快速的发展水平,全面谈了快速发展的平衡、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 全面来说,这意味着除了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和迅速发展外,还必须实现复盖的区域全面、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 复盖的人口要全面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 千家万户好。 国家民族很好。 千家万户小康,才是中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小康社会毕竟是人民的小康社会,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因此,我们党一直重视的减贫事业成为能否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球战术要点。 扶助贫困减少贫困,既是迅速的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还是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大体问题。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因此,消除贫困的攻防战响起了。 这场攻防战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习大总书记说: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扶贫,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使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象征指标。 年,中国所有的贫困县脱下帽子,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情之一。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联合国千年快速发展目标中实现减贫目标的国家,相继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完成了世界70%以上的减贫任务。 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 这样大规模的消除贫困的成果,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是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能达成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在中国基本上摆脱了绝对贫困,今后将处理相对贫困问题。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我们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并推进了社会主义本质战术的高度。 习大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我们要求的迅速发展是给人民带来幸福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都富裕的。 摆脱、消除绝对贫困,不创造不平衡、不和谐、不可持续的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优势,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优势。 从中可以得到三个启示。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第一,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设了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加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第二,惠及永远不排除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小康,全体14亿人,普遍提高民生用水和生活质量的小康,不仅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而且不驳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特征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展现社会主义新天地,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充满活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中,包括公平正义的社会大体上,人民至上的价值大体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快速发展思想,不仅是中国,也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史上优秀价值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站起来、富强起来后迎来伟大飞跃的耀眼象征

习大总书记多次表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现阶段的战术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重要一步。

为什么说是重要的一步?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表现为全体站起来、富裕、坚强的漫长历史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复兴道路上受到前启后,站起来、富强到坚强的伟大飞跃的重要辛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包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过程中。

自1949年被迫开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发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赶上时代,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快速发展,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自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这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丰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年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节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强到坚强的伟大飞跃。 当然,只是迎来了飞跃,还没有完成。 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中国从20世纪后半期开始赶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赶上时代,沿着引领时代的康庄大街前进,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化和新闻化相互推进的国家,地球籍 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拓了光明的前途。 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史过程中耀眼的阶段性成果。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自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20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 这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逐步增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新起点。 未来行程的战术安排是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基本上,这意味着还不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再花15年的时间充分现代化。 实施这一战术安排的历史过程,也是在相当程度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过程。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站起来,变得有钱,变强,在复兴的道路上完全不是分开的,你里面有你交替延伸的奋斗过程。 为站起而奋斗的过程有富裕方面的追求和实践,有促进民族复兴的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的成长积累。 在为发财而奋斗的过程中,有进一步站起来,阶段性变强的表现。 在为变强而奋斗的过程中,不仅意味着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雄伟地站起来,也是扩大变得丰富、变得丰富的过程。

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复兴道路上的成果,在下一个行程中也构筑了深厚的路基。 承前启后是这个意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的。 中国在西方大国历史上没有因殖民掠夺和资本侵略而迅速发展自己的老路。 我们依靠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再次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和平迅速发展,合作共赢,迅速发展自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人民 这些可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给予我们强烈的自信。 (作者:北京市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共产党文献研究会副会长)

标题:热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和当代启示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sh/2021/0406/46383.html

最近更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