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向网民提供全面及时的法治资讯,内容覆盖国内外突发新闻事件、法治新闻、大案要案、社会万象、检察新闻、立法司法、反腐倡廉等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发布者:吴湘来源:手抄报日期:2020-10-09阅读:

本篇文章3026字,读完约8分钟

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期,政府社会治理面临着经济民生诉求和多元利益交织的现状。政府部门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的实施因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往往容易成为舆论的发动机。民间舆论倒逼着政府重大事项舆评先行,研制重大项目上马前的舆情风险评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早在2013年,就有人提出舆评的理念,将舆论风险评估概念化、理论化,推进规范化建设舆评,推动舆评成为地方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立项前,与环评稳评并重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在此期间,以引发重大社会反响的重大项目进行粗粒度的指标分析和评判为着眼点,不断探索将政府重大项目舆论风险及民意承受力评估机制建设付诸实践,尝试在建立舆情管理工作和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开展舆评的方法和维度,并根据近些年各地在舆情风险防范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所取得的经验,强化政府部门舆情风险评估和关口前置意识,推进政府社会治理创新。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舆评的对象和范围

舆评,即舆情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地方政府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及日常社会治理过程中,围绕重大事项的公众参与度、舆论风险性、民意承受力、组织保障力,以及舆情动态反应能力等因素开展系统的调研,科学预测、分析和评估,对重大事项进行预判,进而调整决策、建立风险风范和处置措施,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舆情风险评估的对象主要包括两大类:

一是对公共部门日常工作、常规决策、社会面舆情的风险防控。主要是对政府部门日常工作范围内可能存在舆情风险的、难以避免的问题进行评估,例如治安问题、窗口服务人员态度问题等。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二是对政府部门重大事项的舆情风险评估,包括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关系较大范围群众切身利益调整的重大政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涉及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等进行舆情风险及公众舆论承受力的评估,依据重大事项的性质和特点,具体可以分为四类:有关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公共政策、决策;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改革措施;当地将要实施的,尤其是与社会民生、环境保护等相关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共秩序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会议、展会、赛事、演出等重大活动。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舆评的基本方法和参考维度

常态决策的舆评侧重挖掘关键风险源。对公共部门日常工作、常规决策、社会面舆情的风险防控主要侧重于对舆情风险多发、波及范围广泛、影响程度较深的重点工作领域、重点风险源进行排查。通过大数据挖掘筛选、专家调研访谈和历史事件回溯等方法,梳理以往某一个公共主体所体现出的舆情信息,辅以同类公共主体的舆情状态进行参考,对其归类、分析和评级,归纳出常见的舆情风险。根据舆情风险的评估情况和风险源清单,可以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舆情风险监测和预警,并依据公共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舆情风险防范和应对预案、口径等,明确有关机构部门职责。同时可梳理当地以往或其他地区处置同类舆情事件的成功经验形成案例库,以供有关组织机构参考,最大限度实现舆情风险的精准防范。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重大事项舆评注重贯穿全流程。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重大事项,把尊重民意贯穿到重要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流程。事前在政策出台前主动征询民意,积极公开相关信息,重视公众对于项目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民意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解答并对可能造成的矛盾予以协调;事中在项目进展中做好舆情监测,把握民意反弹,相应地调整工作的力度和节奏,持续进行舆论引导和民意说服工作,减少困扰,化解矛盾;事后在项目完工后,总结政府和舆论互动的得失经验,列入社会治理舆情应对案例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镜鉴。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在进行重大事项的舆情风险评估时,针对上述四类重大事项都需综合考量以下维度:基本性质、公众参与度、舆论压力、组织保障力、舆情动态应对能力等。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其中,基本性质分析重大事项本身的涉敏属性及敏感程度、涉及的公共利益范围和重大事项受众,即其利益群体的组成情况;公众参与度测算综合考量重大事项上马前的民意征询能力、项目进程中的公示能力与民意沟通协调能力;舆论承受力参考媒体传播和公众关注情况,以及舆论认同度;组织保障力主要考虑主责单位进行政策解读、组织专家论证和应急储备程度;舆情动态反应能力主要依据政府是否有重大事项舆情预警机制以及官员应对舆情上重视时效与讲求科学的水准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加强政府重大事项舆情风险评估建议

建立舆情风险评估体系,在政府部门开展和推进的日常工作和重大事项实施前进行民意评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负面舆情诊断,提前做好防控,正在被越来越多政府部门认同。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建立长效舆论风险防控机制,拉长民意缓冲地带。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舆评机制建设不仅要有明确的评估责任、规范的评估流程等事前静态设计,更要有事中、事后决策的动态机制,让政府能够洞察民意转换,在危机处理中把握话语权,进而调整决策、建立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为科学决策与舆论有效应对争取更多话语空间。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布局日常工作风险防控,促进舆评工作常态化。舆情风险评估的过程,需要相关的责任主体具有全面深刻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前沿意识和担当意识,将责任主体作为舆情的一部分,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充分认识到风险前置的必要性和全流程管控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一方面党政机关的日常工作、常规决策、社会面舆情的风险防控不可忽视;另一方面筛选地区内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开展全面的风险排查和问题评估,构建舆情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将民意承受力和社会心理变化纳入其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舆情风险的精准预判和防范。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智囊助力科学决策,提升重大事项含金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专家作为政府决策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应当把专家咨询作为政府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好专家在重大决策中的参谋作用。同时,努力扩大舆评覆盖范围,确保做到应评尽评,在评估过程中,要科学分类实施,提升规范化水平,要通过公示、听证、对话、协商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特别是利益相关方的意见,使评估过程成为倾听民意、化解民忧、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的过程。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注重重大事项前期吹风,推动公共政策顺利落地。地方政府重大事项的民意调查与舆情研判通常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分为宣传期、启动前期、建设期以及维护期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各有侧重。重大决策出台、重大项目上马之前的宣传期为民意获取和风险评估的重点阶段,尤其不容忽视。许多重大决策未经宣传预热、毫无铺垫就冒然推出,风险巨大。可以结合媒体报道,主动发布话题,坚持问题导向,激发公众参与讨论的热情,满足公众知情权和公共决策参与权,逐步达成共识。

[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舆评赋能政府决策,加深政民互动与认同。舆论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需要定性与定量分析、需要网上网下的数据采集、需要外脑和专家质询、需要对类似大量案例进行规律性的研判和总结。为完成体系构建,责任主体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访谈、数据分析和历史考察,以提升结论的准确性、可靠性、可行性。由于充分完备的风险评估,公共管理部门的决策更为科学精准,有利于减少不同舆论场之间的摩擦,促进所有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特别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相向而行的互动和认同。

标题:[舆情监测]论舆情危机中的“舆评”机制    地址:http://www.shuiyihui.cn/new/11879.html

最近更新更多